海淀金秋市集人气爆棚,玉米两小时卖光,非遗文化圈粉无数

Kommentarer · 8 Visningar

金秋十月,北京海淀的清河之洲公园热闹得像过年。青坪乐处广场上,稻谷香气混着甜玉米味儿,勾得人直咽口水。10月18日,“潮海三农 丰光无限——海淀金秋农潮市集”在这儿火热开场,数千市民挤满现场,买农产品

  金秋十月,北京海淀的清河之洲公园热闹得像过年。青坪乐处广场上,稻谷香气混着甜玉米味儿,勾得人直咽口水。10月18日,“潮海三农 丰光无限——海淀金秋农潮市集”在这儿火热开场,数千市民挤满现场,买农产品、看非遗表演,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这场市集不是随便摆个摊儿卖菜那么简单。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一手操办,从早上10点到下午4点,六个小时全是高光时刻。农户们带着最新鲜的农产品,京西稻、鲜食玉米、樱桃番茄、榴莲蜜薯,个个都是“海淀味道”的招牌。现场人山人海,摊位前排长队,8000多斤农产品一天卖光,好多摊儿中午就得补货。

  

  鲜食玉米成了全场明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所新品种孵化基地的摊位前,玉米刚蒸好,香味飘出去老远。市民尝一口,甜得像蜜,很多人当场就掏钱买。“我们带了快1000斤玉米,两小时不到就卖完了!”基地的刘先生乐得眉开眼笑。不少人吃完还打包,带回家给家人尝尝这地道的海淀味儿。

  

  樱桃番茄也火得不行。小巧红艳的番茄,咬一口汁水四溅,甜中带点酸,孩子大人抢着吃。榴莲蜜薯更是稀罕货,闻着有股淡淡的榴莲香,烤一烤软糯香甜,摊位前围了一圈又一圈。农户们忙得满头汗,嘴上却笑开了花,因为市民的认可让他们心里美滋滋。

  

  市集不光是吃吃喝喝,还有文化大餐。非遗体验区热热闹闹,火绘葫芦的摊位前,艺人拿着烙铁在葫芦上画花鸟鱼虫,围观的人看得目不转睛。家长带着孩子上手试,学着用烙铁画简单的图案,个个玩得舍不得走。孩子一边画一边问:“这葫芦咋能画得这么好看?”艺人笑着答:“心静,手稳,慢慢来就成!”

  

  皮影戏的摊位更是吸睛。艺人在幕布后操纵皮影,讲起老故事,牛郎织女、孙悟空大闹天宫,光影晃动间,故事活了。台下观众看得入迷,演完一段掌声就没停过。不少老人看得眼眶湿润,说这让他们想起小时候村里看戏的日子。文化这东西,真是能勾起人的心弦。

  

  曹氏风筝的展位也不甘示弱。风筝做得精致,燕子、老鹰、蝴蝶,个个栩栩如生。摊主现场教大家怎么放风筝,几个小孩拽着线跑来跑去,笑声传遍广场。市民张大爷感慨:“现在城里孩子哪见过这玩意儿?能在这儿玩一玩,真好。”

  

  市集还贴心地设了免费品尝区。想买啥,先尝一口,味道好不好,嘴说了算。玉米、稻米、苹果、西红柿,样样都能试吃。市民王女士带着孩子,吃完一小块蜜薯后直接买了两袋:“这味道太正了!孩子吃得开心,我买得也放心。”这样的设计,让大家买得明白,吃得舒心。

  

  这场市集为啥这么火?因为它不只是卖东西。海淀区想通过这活动,让大家知道本地农业有多牛。京西稻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玉米、苹果、西红柿都有绿色有机认证,品质杠杠的。海淀区委农工委副书记凌宏勤说:“我们想让大家吃到好东西,也想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这市集,就是农业和文化的双赢。

  

  活动背后还有深意。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金文良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集市,而是农文旅融合的新尝试。农产品卖得好,非遗文化传得开,市民玩得开心,这样的模式以后还得接着搞。不少市民也说:“这种活动多来几次吧!既能买到新鲜货,还能长见识。”

  

  市集散场时,大家拎着满满的袋子离开,脸上全是满足的笑。海淀的农业和文化,在这一天完美碰头,像老朋友聚会,热闹又温馨。这场金秋市集,就像一阵风,把海淀的丰收喜悦和文化魅力吹到了每个角落。以后这样的活动,还会再来,估计会更热闹!

Kommentarer
会员免费服务:时刻音乐 时刻云盘 时刻工具箱 时刻标签 GitHub加速 时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