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爆红后,甑糕价格翻5倍,游客却吃不到家乡味?

Kommentarer · 9 Visningar

西安的甑糕,原本只是街头巷尾的小吃,糯米、红豆、红枣混在一起,蒸得软糯香甜,简单却让人满足。可自从上了《舌尖上的中国》,这小吃彻底火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排队就为尝一口。结果呢?价格从两

  西安的甑糕,原本只是街头巷尾的小吃,糯米、红豆、红枣混在一起,蒸得软糯香甜,简单却让人满足。可自从上了《舌尖上的中国》,这小吃彻底火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排队就为尝一口。结果呢?价格从两块钱一份直接窜到十块,翻了五倍,味道却越来越不靠谱,游客直呼:还不如不红!

  

  甑糕是西安人早餐的“老朋友”。早上街头,摊贩端出大盆黑乎乎的甑糕,切一块放进盒子,拿竹签一扎,就能边走边吃。糯米的软糯,红枣的甜香,红豆的绵密,咬一口满嘴幸福,当地人吃着既解馋又顶饿。

  这小吃的历史可不短,几百年前就有了。以前没啥名气,只有西安本地人爱吃,价格便宜,两块钱就能买一份,实惠又好吃。摊贩们也不讲究排场,蒸好装盆,刀沾点水,切块卖,干干净净,谁吃谁夸。

  《舌尖上的中国》一播,甑糕的名气像坐了火箭,全国都知道了。游客们专门跑来西安,街头巷尾的甑糕摊子前排起了长队。生意火了,摊贩们乐了,但价格也开始往上蹦。两块变五块,五块变十块,游客们咬咬牙还能接受,可慢慢发现,味道好像不对了。

  

  为啥味道变了?因为火了之后,很多人看准商机,纷纷开始卖甑糕。有的没手艺,糯米蒸得不透,红枣放得少,豆沙也不香,硬生生把甑糕做成了“杂牌货”。老顾客吃着直摇头,游客花了十块钱,嘴里却没那股熟悉的甜香,失望透顶。

  

  甑糕这东西,做法看着简单,其实讲究多。糯米得选好的,泡够时间,蒸得恰到好处。红豆和红枣得新鲜,豆沙得熬得细腻,火候差一点都不行。老字号的摊贩,手艺传承几十年,味道稳得住。可新冒出来的摊子,图快图省钱,质量自然参差不齐。

  价格涨了五倍,游客们开始算账。十块钱在别处能买碗面条,吃得饱饱的,甑糕却只有一小块,味道还不一定正宗。有人抱怨,花钱买罪受,还不如去吃别的。西安本地人更心疼,觉得这小吃承载的家乡味,被外来的热闹冲淡了。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据统计,西安街头小吃的价格在过去五年普遍上涨,甑糕尤为明显。2015年,甑糕均价2-3元,2025年已涨到10-12元,涨幅远超其他小吃。游客量也从每年几十万激增到上百万,甑糕摊点数量翻倍,但质量却没跟上。

  老字号的摊贩也在努力守住传统。有的老板说,他们宁可少赚点,也要把糯米泡足八小时,红枣选最新鲜的。可游客多了,需求大,供不应求,有些摊子只能赶工,味道自然打折扣。想吃正宗的,得找那些不起眼的老店,或者干脆问本地人推荐。

  

  甑糕的故事还没完。游客们还在排队,老板们还在忙碌,有人失望,有人满足。你说,这小吃到底是红了好,还是不红好?如果是你,会花十块钱买一份甑糕,还是去找点别的家乡味?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