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立秋,60年一遇不一般!建议:吃2样,喝2汤,做2事,乐过秋
二十四节气里的立秋明天来到,它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13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秋天的大门正式开启,暑去凉来。虽然还有“秋老虎”的存在,可能还会比之前更热,但天气逐渐变凉爽可是大势所趋。
今年立秋的具体时间是8月7日13点51分19秒。今年的立秋将带着三大罕见特征强势登场:晚立秋、母秋、秋包伏——这是自1965年以来首次三重叠加的“闰月秋”,堪称60年一遇的气候奇观!
60年一遇的立秋来到了,天气凉爽还得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大家可得提前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吃好做好,健康的走出酷夏,高兴的走进秋天。
明天立秋,建议中老年:吃2样,喝2汤,做2事,不仅顺应时节,还滋补身体,
吃第一样:莲藕
立秋到, 新鲜嫩的莲藕自然成熟了,立秋吃莲藕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习俗,立秋吃藕,寓意路路通,做什么事都能顺顺利利,畅通无阻。
推荐吃法, 莲藕老鸭汤。
食材:莲藕2节,鸭肉半只,姜,盐, 胡椒粉, 葱,枸杞
做法:1新鲜鸭肉清洗,切块,放进热水里焯水,加入料酒去腥,煮沸,去掉血末,沥干水分
2莲藕去皮,清洗, 切块,姜切片
3炖锅里加入温水,放进鸭肉块, 加入姜片, 大火来煮
4煮沸后,加入莲藕块, 中小火继续煮
5让食材煮烂,起锅前,加入盐,枸杞,胡椒粉,葱花即可。
吃第二样:南瓜
立秋到, 要咬秋,要吃瓜,南瓜就是一个最好的代表。
这个时候的南瓜金黄色,成熟饱满,口感绵密香甜,既能当主食也能做菜,
推荐吃法,南瓜糯米饭。老南瓜搭配糯米一起蒸着吃,香甜美味。
食材:糯米, 南瓜,大枣,枸杞,白糖
做法:1提前用温水把糯米泡软,备用
2南瓜去皮,清洗, 切块,大枣冲洗
3泡软的糯米放进碗里,上面放南瓜块,大枣
4锅里烧热水,放进南瓜糯米,大火来蒸,时间大概20分钟即可
5蒸熟的南瓜糯米粉,拿出来,上面放一点白糖,枸杞,即可享用了。
喝第一汤:绿豆汤
立秋到, 但是还处于三伏天,高温炎热还是主角因此解暑清凉是养生的重点。绿豆汤是传统的解暑佳品,是一道以绿豆和水作为主要食材熬制而成的汤。
食材;绿豆,薏米,银耳,莲子, 百合,冰糖,枸杞,大枣
做法:1薏米去湿气,银耳滋阴润肺,莲子安神,百合滋补
2提前把绿豆泡软,干银耳用温水泡发,清洗, 撕片
3莲子, 百合,大枣冲洗
4炖锅里加入清水, 放进绿豆,薏米,银耳,莲子,百合,大枣 大火来煮
5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让食材煮烂
6起锅前,加入冰糖,枸杞即可。
喝第二汤:秋梨汤
立秋到, 秋梨成熟了,水分多,香甜。老话说的好,“一梨润三秋”
食材;秋梨2个, 陈皮,大枣,川贝,冰糖
做法;1新鲜秋梨清洗, 皮保留,切开,去核,切块
2大枣,陈皮冲洗,备用
3炖锅里加入清水, 放进梨子块, 加入大枣,陈皮, 大火来煮
4煮沸后, 转小火继续煮,让食材煮烂
5起锅前,加入冰糖融化, 加入枸杞即可。
做第一事:晒秋
立秋晒秋是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习俗,通过晾晒农作物展示丰收成果。
立秋前后,天气晴好,利用房前屋后、窗台屋顶等空间晾晒辣椒、玉米、稻谷,南瓜等作物,既方便储存又形成独特的农俗景观,色彩斑斓,一派丰收景象。
立秋晒秋不仅是为了储粮,也是人们庆祝秋收、感恩自然的一种方式,既是对丰收的庆祝,也寄托着对秋季丰收的祈愿。 “晒秋”是一幅天然的风景画,更是一种农耕文化的沉淀。
做第二事:迎秋
立秋到,秋天到,传统习俗要迎秋。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来迎接秋天的到来,这些仪式不仅是对自然变化的感知,更是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与敬畏
古时候举行盛大的祭拜仪式。人们向上苍和祖先致以最深的敬意,感谢他们带来的庇佑与恩赐。
现在很多地方举办尝新活动,以表达对五谷丰收的喜悦与庆祝。还有一系列的开运仪式,旨在为家庭带来好运与繁荣。
还有“立秋称人”的习俗,又叫“悬秤称人”,这也是迎秋的一种方式,通过体重的多少,来调节身体状态、关注自身健康。
当然了 ,还可以到户外迎秋。爬山望远,适当锻炼身体,让心情愉悦高兴,避免秋天烦躁。
立秋到,上面这些饮食与传统习俗,都是文化的传承,祖辈留下的经验和信仰。大家可以来根据自身的情况,顺天时、应人事,敬自然、惜身体,感受文化魅力,珍惜当下,平安健康过立秋,共同创造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