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挖了火星土却不带回地球?是没办法带回来还是太危险?科学家到底在怕啥?

Reacties · 0 Uitzichten

航天科技一直在进步,咱们人类现在都能把火星车派到火星上去探测了,还能挖火星土研究研究,可为啥死活不敢把这些火星土带回地球

  航天科技一直在进步,咱们人类现在都能把火星车派到火星上去探测了,还能挖火星土研究研究,可为啥死活不敢把这些火星土带回地球呢?是技术不够硬带不回来,还是这红彤彤的土里藏着啥危险的东西?

  先来点刺激的,火星土壤里可能藏着“外星微生物”。但是别慌,这不是科幻片里那种瞬间毁灭人类的东西,但科学家确实担心,万一里头有啥地球人从来没见过的细菌或者病毒,也可能给地球生态带来麻烦。

  1969年阿波罗11号从月球带回岩石样本时,宇航员都得先在隔离舱里观察21天,就怕带回点“月球特产”威胁人类。火星可比月球复杂多了,这土里万一真有细菌或者病毒,谁敢打包票它不会在地球上闹出乱子?

  再说技术层面,把火星土运回来可不是快递个包裹那么简单。火星距离地球最近时也得约5500万公里,飞船往返一趟少说两年多,半路上一不留神就可能遭遇宇宙辐射、微陨石撞击,更别提精准着陆和返航了。

  2021年“毅力号”火星车采集的首批样本,按计划得等到2033年才能由欧空局和NASA联手运回地球,光这一趟任务就烧掉70亿美元。就这,科学家还天天争论:万一返回舱落地时摔个跟头,火星土撒一地可咋整?

  火星土到底有啥特别?

  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火星土的主要成分是玄武岩风化后的碎屑,掺和着硫酸盐、高氯酸盐这些地球上少见的矿物质。最要命的是高氯酸盐,这玩意儿毒性不小,浓度高了能影响人体健康。

  NASA的“凤凰号”探测器2008年就测出火星土壤里含0.5%至1%的高氯酸盐,后来“好奇号”又发现某些地方浓度更高。要是这土带回地球,一阵风刮进农田或者水源,后果想想都让人担心。

  还有更让人琢磨不透的,火星土壤的氧化性特别强,因为火星大气里全是二氧化碳,还没臭氧层挡紫外线,太阳辐射把地表土烤得跟漂白剂似的。

  “海盗号”探测器1976年就发现,往火星土里倒营养液,瞬间就被氧化分解得干干净净。这种环境下要是还能有微生物活着,那绝对是个难对付的角色,地球生物估计连过招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科学家早琢磨过怎么安全运土。目前NASA和欧空局规划的“火星样本返回任务”里,样本罐得经过三重密封,先用钛合金管子装土,再套个防震容器,最后塞进篮球大小的返回舱。

  落地后还得送进生物安全等级4的实验室(研究埃博拉病毒那种),用电子显微镜和DNA测序仪里里外外查个遍。这套流程看着没有纰漏,但2019年NASA自家报告都承认,现有技术没法百分百保证密封罐绝对不漏。

  还有个更大胆的方案,在月球上建实验室。月球没大气没生物,就算火星样本泄漏也祸害不了谁。可这主意烧钱更狠,建个月球基地少说千亿美元起步,何况月球表面温差三百多度,设备能不能扛住都是问题。

  不让带土回来的话,科学家们还真有点不甘心,火星土壤里可能藏着生命起源的线索,比如有机分子或者远古微生物化石。

  2022年“毅力号”在杰泽罗陨石坑发现的有机物,就让人怀疑三十多亿年前火星可能有过生命。但这些宝贝只能靠火星车上的迷你实验室分析,数据传回地球就像隔靴搔痒。

  人类对外星样本的谨慎是有教训的,2004年NASA的“创世纪号”探测器带着太阳风粒子返回地球,就因为降落伞没打开直接拍进沙漠里。幸好太阳粒子没生物风险,但要是换成火星样本,犹他州的戈壁滩可能就得划隔离区了。

  国际空间站当年从火星陨石里发现疑似微生物痕迹时,连俄罗斯科学家都吵着要把样本扔进太空,生怕污染空间站。

  眼下各国只能折中,先让火星车把土挖出来,存在火星表面的“样本库”里,等未来技术成熟再决定要不要运。说不定哪天发明出更安全的灭菌技术,或者直接在火星上盖实验室,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火星土不是带不回来,而是地球人还没准备好接这个“危险快递”。就像疾控专家不会随便把高危病毒揣兜里带回家,科学家对火星土也得“防患于未然”。地球生态圈经不起折腾,谁也不想因为几铲子红土,把自家后院变成科幻灾难片的片场。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Reac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