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送助学金200名学子感动落泪,他们立誓回报谁?

评论 · 0 浏览

8月25日,单县蔡堂镇的第四届“莘梦”升学礼热闹开场!一群即将踏进大学校门的学子,带着家乡的祝福和期望,迎来了人生的新起点。这场面,既温馨又振奋人心,像是给这些年轻人装上了满满的“能量包”,让他们

  8月25日,单县蔡堂镇的第四届“莘梦”升学礼热闹开场!一群即将踏进大学校门的学子,带着家乡的祝福和期望,迎来了人生的新起点。这场面,既温馨又振奋人心,像是给这些年轻人装上了满满的“能量包”,让他们信心百倍地奔向未来。

  

  这场活动可不简单,县里的领导都来了。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洪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体局党组书记黄志立,亲自到场为学生们加油打气。他们不仅送上了祝福,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助学金!这些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家乡的爱心企业和好心人掏腰包捐出来的,专门帮那些努力读书的娃儿减轻点负担。

  

  活动现场,学生代表们一人拿着一份助学金,脸上笑得比花儿还灿烂。爱心企业的老板们也不含糊,镇里给他们发了捐赠证书,感谢他们的慷慨解囊。学生和企业代表还上台说了几句话,话虽不多,却句句真心。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感恩,说要好好读书,将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听着这些话,台下的乡亲们直点头,觉得这帮孩子有出息!

  

  有个叫杨征恒的同学,今年考上了东北大学。他站在台上,握着助学金,声音铿锵有力。他说,这笔钱不只是帮他交学费,更像是一把火,点燃了他心里的斗志。他发誓要加倍努力,学出个名堂,为家乡争光。他的话说得大伙儿心里暖乎乎的,好像看到了单县未来的希望。

  

  另一个学生叫刘佳乐,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她站在台上,眼神亮晶晶的,说这次升学礼让她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她说,十年苦读终于有了回报,家乡的鼓励让她更有动力。她还立下目标,要在大学里好好学本事,将来为国家出力,绝不辜负这份期望。她的发言赢得了一片掌声,大家都觉得这姑娘有志气!

  

  蔡堂镇为啥这么重视这场升学礼?因为他们把教育当成头等大事。镇里一直有个信念:要想家乡好,教育得抓牢。他们这些年没少下功夫,修学校、配设备、请好老师,样样不落。数据显示,单县近几年高考上线率节节攀升,2025年全县一本上线人数比去年多了15%。这成绩,离不开镇里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这场升学礼还有个大目标,就是想让更多人参与到支持教育的队伍里来。镇里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号召那些有能力的企业家、成功人士,回过头来看看家乡的孩子们。活动当天,好几家企业当场承诺会继续捐款,帮更多学生圆大学梦。这种风气一传开,整个镇子都充满了正能量。

  

  说到助学金,具体数额虽然没公开,但从学生们的反应看,绝对是雪中送炭。有的学生家里条件一般,学费生活费压得父母喘不过气。这笔钱一来,家里负担轻了不少,孩子们也能更安心地去上学。镇里还说了,这不是一次性的活动,以后每年都会办下去,争取让每个考上大学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这场活动不光是发钱那么简单,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学生们拿到助学金的那一刻,感受到的不仅是经济支持,还有家乡人对他们的期望。这种期望,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他们心里,激励他们在大学里好好干,不负青春,不负家乡。

  

  蔡堂镇的做法,其实也给其他地方提了个醒。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家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单县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只要大家伙儿齐心协力,就能给孩子们铺出一条更宽广的路。2025年,单县蔡堂镇的助学金项目已经惠及了200多名学生,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活动最后,学生们和镇里的领导、乡亲们一起拍了张大合照。照片里,大家笑得特别开心,就像一家人似的。这场景,让人觉得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单县蔡堂镇用这场升学礼,把这种纽带扎得更牢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