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捧书笑开颜,社区书屋藏秘密,你猜能改变啥?

মন্তব্য · 15 ভিউ

孩子们围坐在书桌旁,捧着五颜六色的绘本,眼睛亮晶晶地盯着书页,嘴里还小声念叨着故事里的情节。新杭镇路东社区的农家书屋,最近成了孩子们的新乐园。书香飘满屋,笑声传四方,这场阅读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爱

  孩子们围坐在书桌旁,捧着五颜六色的绘本,眼睛亮晶晶地盯着书页,嘴里还小声念叨着故事里的情节。新杭镇路东社区的农家书屋,最近成了孩子们的新乐园。书香飘满屋,笑声传四方,这场阅读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爱上书,还让社区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文化味儿。

  

  走进农家书屋,迎面就是一股清凉。屋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科普的、文学的、历史的,样样都有。孩子们的绘本故事色彩鲜艳,大人喜欢的经典名著厚重沉稳,书屋就像个宝藏库,啥年龄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书。

  书架旁,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小朋友挑了本恐龙故事,翻得可认真了,恨不得钻进书里去探险。还有的几个人凑一块儿,七嘴八舌讨论书里的趣事,笑得前仰后合。志愿者大姐看孩子们这么开心,干脆拿来平板,教他们用“数字农家书屋”APP,里面有好多免费电子书,想看啥点一下就行。

  这APP可真是个好东西。平时孩子们放学后,家里可能没那么多书,手机一打开,成千上万本书等着你,随手一点就能读。想看《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没问题!想知道恐龙为啥灭绝?也有答案!这不就是把图书馆揣兜里,随时随地都能学点啥吗?

  社区的阿姨们也闲不住,跟着孩子们一块儿凑热闹。有的翻开本菜谱,琢磨着晚上给家人做点啥好吃的。有的拿本历史书,边看边感叹古人的智慧。书屋不光是孩子的地盘,也是大人放松心情、长见识的好地方。谁说只有学校才能学知识?在这儿,老老少少都能找到乐趣。

  志愿者们可没少费心思。他们不光整理书架、推荐好书,还会跟孩子们讲讲书里的故事。比如有本《三字经》,志愿者就带着孩子们一句一句念,边念边讲里头的道理。孩子们听得意犹未尽,回家还跟爸妈显摆学到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不就是寓教于乐吗?

  新杭镇妇联也没打算让这股书香味儿停下来。他们计划以后多搞点这样的活动,比如亲子读书会、讲故事比赛啥的。社区里有个老大爷说了,读书这事儿,不光让孩子聪明,也让大伙儿的心更齐。文化活动多起来,邻里之间聊的都是正能量,社区氛围自然更和谐。

  

  说起数据,这书屋的吸引力可不小。据统计,路东社区的农家书屋一年能接待上千人次,借出的书更是好几千本。光是今年暑假,孩子们就借走了500多本绘本和科普书。这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也是社区对文化的用心。

  读书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孩子读本书,可能就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大人翻几页书,没准就找到解决生活难题的办法。书屋的存在,就像给社区点了一盏灯,照亮了大家的精神世界。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书屋,能让老老少少的心都连在一起?

  当然,书屋也不是完美无缺。有家长反映,热门书有时候不够借,孩子们得排队等。还有人建议,能不能多加点互动活动,比如请个老师来讲讲历史故事,或者搞个读书分享会。这些点子都挺实在,社区也在记笔记,准备慢慢改进。

  这活动看着简单,背后却藏着大意义。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推全民阅读,从城市到乡村,图书馆、书屋越建越多。像新杭镇这样的地方,书屋不只是个读书的地儿,更是让大家感受到文化自信的地方。孩子们在这儿读《诗经》,学古人的智慧,大人翻翻书,了解国家的历史,这不就是文化传承吗?

  说到文化传承,书屋还干了件挺有意思的事。他们不光让孩子们读中文经典,还鼓励大家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比如广德本地的风土人情、名人故事,志愿者都会抽空讲一讲。孩子们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跟这片土地更亲了。

  活动办得热热闹闹,社区的氛围也越来越好。以前大家下班回家,可能就是刷手机、看电视。现在可不一样,家长带着孩子来书屋,邻里之间聊聊书里的故事,关系都拉近了不少。有人说,这书屋就像个大家庭的客厅,谁来都能找到归属感。

  

  以后,社区还想把书屋的活动搞得更丰富。比如,弄个“读书打卡”活动,谁读得多还能得个小奖励。或者搞个“书香家庭”评比,让大家比比谁家读的书多。这些点子一听就让人期待,孩子们估计得更爱往书屋跑了。

মন্তব্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