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会选择奔赴行业探索的最前沿。
2016年,付英波和业内知名的ResNet架构设计者孙剑,在同一时间加入了旷视科技这家创业公司。彼时的旷视科技只在业内小有名气,甚至在其上一轮融资完成之前,公司估值仅有2亿元美元。
8年后,旷视科技的估值已成长百倍。而付英波则于去年10月,选择履新至另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港股上市公司百望股份。
据了解,百望股份成立于2015年,主要为企业提供 SaaS财税数字化及数据驱动的分析服务。截至目前,企业总市值约40亿港元。但付英波看到的,则是百望股份在财税行业深耕十年积累下来海量的数据资产。
从算法到数据,付英波似乎并未离开AI的核心要素领域。只不过这一次,付英波不再描述产业远景,而是扎扎实实得挖掘AI的商业化价值。
一年内创造6千万AI收入增量
在26日下午的百望股份的业绩交流会上,作为公司CEO的付英波坚定地指出,目前公司所有动作和变革都围绕以下三个关键字:AI、全球化、盈利。其中,AI业务已成为企业数据智能大战略下,承载着企业第二增长曲线的使命所必须实现突破的战略目标。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百望股份也确实不负众望,实现了AI业务收入从0到6千万的重大突破。
根据公司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显示,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476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增加了6603.7万元,同比增长23.5%;其中,AI相关业务收入达到6086万元,占公司总营收的17.5%。
此次迈向AI业务的步伐相当迅速且精准。据公司介绍,今年一季度,其刚刚完成“金盾”“睿界”“问数”三大智能体的完整规划;二季度的4、5月份陆续完成上线,6月份便实现了以AI智能体为代表的AI营收的规模化增长。
从时间上来看,公司在没有做太多推广的情况下便与客户达成了合作。这意味着公司的产品精准命中了客户的需求痛点。
而此次AI业务的增长突破,也标志着百望股份正逐步撕去“财税SaaS服务商”的标签,转型成为一家数据智能企业。
AI不够,DI来凑
事实上,对于AI应用的商业化已是全行业共同研究的课题。不少从业者已经喊出“2025年是AI应用大规模落地元年”的口号。许多企业凭借其专注领域的客户与资源优势,从服务场景切入,不断搭建能帮助其降本增效的智能化服务工具。
百望股份也搭建了从底层模型到中间层、应用层的完整服务架构。同时具体到工业、制造、物流、汽车、快消、电商、银行等不同行业领域的相关场景,逐步打造针对性的服务与工具。
百望股份首席专家续岩介绍称:公司的企业级智能体矩阵可满足二十余个行业场景的特定需求,如将智能体直接嵌入客户合同审核、发票稽核、资金流管控等关键流程中,帮助企业显著提升效率与合规水平。
然而,在付英波的视角中,要想让AI真正转化成生产力,除了大模型和业务场景,另一个关键的生产要素则是数据。
近年来,人们往往被AI大模型的发散能力所惊艳,而忽略了大数据在AI时代蕴含的无穷潜力。事实上,随着大模型参数的持续扩大,当前可用于AI训练的数据正逐步枯竭。而能帮助AI理解真实世界的高质量数据将成为未来行业竞争的宝贵资源。
中国计算机学会原理事长、CCF计算机博物馆馆长梅宏在5月的一次演讲中指出:AI革命的三要素中,数据是关键。
因此,在付英波的带领下,百望股份正践行从人工智能(AI)向数据智能(DI)战略化转变。
付英波在今年4月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中介绍称:“DI的优势在于以场景牵引技术,打通从数据采集到决策执行的闭环。”
而百望股份上半年业务收入的增长,也被公司归结于在Data和AI两方面的坚定投入。
据公司介绍:百望的智能体依托千万级用户资源与十余年的财税数据积累,能够跨越繁琐的学习与训练阶段,直接为企业提供“成熟专家”级别的智能体服务,这种“即插即用”的能力,让AI真正从概念走向生产力。
建立具普惠性的智能体产业生态
据介绍,当前百望股份正联合众多产业链主、客户等合作伙伴,共建AI应用产业生态。
因此,在过往的半年时间里,百望股份陆续与产业伙伴达成战略合作。涵盖了芯片、算法、云厂商及场景服务商等各种角色。
与此同时,在产业生态的共建上,百望股份还通过行业智能体打造“企业智能体MCP”。
据了解,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 ,是大型语言模型(LLM)与外部数据源、工具集成的 “升级补丁”。能有效提升加速数据与应用在大模型中的处理效率。将是未来AI应用的关键模块。
它的崛起,意味着AI服务商们有望将目标客户,从传统的IT部门扩展到财务、人力资源、合规等核心职能部门。业内预测,企业垂类智能体的兴起,将使得软件服务的市场空间放大20倍以上,成为AI下半场最重要的机会窗口。
今年5月,百望股份推出了“百望财税&数据MCP服务”,成为首个行业垂直MCP服务。进一步深化交易管理智能体、经营决策智能体和金融业务智能体等产品矩阵。
付英波介绍称,希望借助与产业链上各家巨头的合作与赋能,以及产品服务的上线,共塑中国智能体产业生态,并让智能体的服务更加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