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田间地头的故事搬上T台

Kommentarer · 10 Visningar

原标题:把田间地头的故事搬上T台T台上的古阿新 受访者 供图□ 本报记者 曹 燕古阿新是贵州“村T”的发起人,他的故事带给人们很多启示,让更多身在贵州的人感受到脚下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是文旅创新不竭的源泉。

  原标题:把田间地头的故事搬上T台

  

  T台上的古阿新 受访者 供图

  □ 本报记者 曹 燕

  古阿新是贵州“村T”的发起人,他的故事带给人们很多启示,让更多身在贵州的人感受到脚下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是文旅创新不竭的源泉。鲜活的民族质朴之美、满含多民族生活美学的创新表达,是贵州“村T”的生命力所在。古阿新说:“我只是把田间地头的故事搬到了T台。”

  从村寨走出

  古阿新,原名杨春林,苗族,1989年出生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湾水镇双元寨。古阿新,苗语意为“勇敢”“希望”,这本来是杨春林和哥哥杨春山运营的原创国潮服饰品牌,村寨里的乡亲们更喜欢称杨春林为“阿新”。

  有关古阿新的故事要从他小时候说起。记忆中,妈妈和外婆经常在煤油灯下一起刺绣,阿新就在旁边静静地看。“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苗族,以针线作笔,把山川河流、动植物等以图纹的方式描绘在代代相传的苗绣里。”回忆往事,这样温馨的日常场景一直感染着、鼓舞着古阿新,“苗绣繁复的技法中,融入了对自然的爱、对生活的歌唱、对亲人的祝福……”到了高中,手巧的古阿新会帮同学在校服上绣一些纹饰,一朵花、一双翅膀,不同的图案为衣服增添了独特而灵动的风格。

  2006年,苗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古阿新的父亲成立了凯里市古阿新民族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希望能把苗绣作品、苗族服饰推向更大的市场。也是在这一年,18岁的古阿新到西安上大学,他是双元寨第一个到省外上大学的孩子。

  大学期间,古阿新靠在街头摆摊售卖从家里带去的苗族绣片、自己设计的绣花服饰,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3年,拿着10万元积蓄,古阿新在西安回民街开了第一家实体店,做起了国潮服饰生意。此后,他陆续在全国许多旅游景区开起了门店,最多的时候有20多家。

  古阿新做生意别出心裁,别的店铺橱窗里展示的是衣服,他却请来绣娘现场绣花,客人如果喜欢,可以当场买走。“当时我们的定义就是国潮,传统刺绣纹样很美,但不能照搬到现代服装上。或调色,或改变形状和纹路,我们通过加入一些原创的设计,让传统纹样更时尚。”然而,就在生意不断扩大的时候,疫情的到来使景区客流量骤减,古阿新的实体店也相继关张。

  很会讲故事

  古阿新于2018年“触电”短视频,这段经历为日后古阿新品牌的“新生”埋下了伏笔。当时,古阿新发布了一系列展示苗绣作品、分享刺绣手工、记录日常趣事的视频,收获了一批粉丝。“最早出圈的视频中,有一件用苗绣绣出‘齐天大圣’图案的T恤。”古阿新说,这款刺绣T恤后来成为爆款。“实体店关闭后,我们专注于短视频直播卖货。经过不断地打磨、生产内容,我们的粉丝达到了500万。”

  2024年3月,古阿新带着妈妈杨仕英到北京参加AW24中国国际时装周。闲暇之余,他拍了一组妈妈穿着苗族服饰从贵州一路“跑”到北京的视频,再次火爆出圈。

  6分钟的视频里出现了遵义会议会址、仁怀市茅台镇、毕节市百里杜鹃景区、安顺市黄果树龙宫、贵阳市甲秀楼等贵州文旅地标,剧情虽夸张,但贵州的美景、多彩的民族文化,包括极具特色的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民族服饰等,深深地刻在网友的脑海中。有网友计算过,6分钟的视频,出现了14处贵州美景、12处北京景点。

  采访古阿新,记者感觉到他“网感”敏锐,很会讲故事。在他看来,在视频内容和产品中传递情绪价值,用灵动的方式让非遗与当代生活连接,饱含文化自信, 也是对保护好、传承好非遗最生动的诠释。

  回到出发地

  参加AW24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视频出圈后,杨仕英向古阿新建议:“我们为什么不在村子里举办时装秀,展示给大家看?”

  2024年7月,古阿新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公益时装秀,邀请附近村寨的乡亲们参加走秀。“本来只计划走3天,结果一周都没有走完,还有很多人不断报名参加。”古阿新说,贵州“村T”就是这样诞生的,“取个什么名字好呢?村秀?村光大道?后来我们决定就叫‘村T’,乡亲们也需要闪亮的T台。”在古阿新看来,世界上本来没有“村T”,乡亲们走得多了就成了“村T”。

  四面八方的绣娘、叔伯、孩子们来了,他们身着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服饰,将非遗美食、农耕工具搬上T台。虽然台步并不专业,但他们用最淳朴的自信征服了观众,T台上的他们光芒万丈。

  “原计划去年10月结束的‘村T’直到现在仍然没有闭幕。”古阿新说,“大家站在舞台上,那种眼睛里透出的和浑身上下洋溢的光彩非常美好。我想把大家对这个舞台的喜爱延续下去。”

  古阿新说,去年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团队和乡亲们完全是靠着热情在演出,“大老远地来了,甚至连盒饭都没有,但就是这样,大家还是很开心。”

  今年3月,贵州“村T”登上了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第一幕是一位苗族的外婆绣着花,和小朋友聊天。一位老爷爷唱着山歌用木犁扛起5岁的外孙女走秀,木犁是当地最普通的农具。现场掌声不断,一些网友说“看得热泪盈眶”。古阿新说:“真实朴素的生活场景,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如今,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民族风情园,每逢周五、周六、周日,一场场“村T”时装秀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伴随着欢快的芦笙曲、踩桥舞,大家尽情绽放自我,享受欢乐。

  走出村寨18年后回归故里,古阿新觉得自己也完成了一次成长。他现在长时间待在凯里,作为贵州“村T”的发起人,利用自己擅长讲故事的特点策划、运营各种活动,有时候也会客串一把“村T”主持人。他希望把“村T”做成一个平台,“链接”到更多的特色文旅资源,比如研学、文创设计等,还希望能够举办全世界范围内的民族服装T台秀……采访结束时,他笑着说:“回家的感觉真好。”(曹燕)

  【来源:中国旅游报】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