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箭一号再显神威,一箭七星成功入轨,创新技术引领航天发射新篇章

コメント · 19 ビュー

在近日的一次重大航天发射活动中,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于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腾空而起,时间定格在8月19日的蔚蓝午后。随着火箭划破天际,它所搭载的多颗卫星也顺利踏上了前往预定轨道的旅程。这次发射不

  在近日的一次重大航天发射活动中,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于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腾空而起,时间定格在8月19日的蔚蓝午后。随着火箭划破天际,它所搭载的多颗卫星也顺利踏上了前往预定轨道的旅程。这次发射不仅标志着飞行试验任务的圆满成功,也再次展示了中国在航天发射领域的强大实力。

  

  本次发射的卫星阵容庞大,包括中科卫星05星、多功能试验二号卫星的01星、02星、03星(也被称为天拓六号卫星)、天雁26星,以及ThumbSat-1和ThumbSat-2两颗小型卫星。这些卫星在火箭的强大推力下,稳稳地进入了预定轨道,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地球观测和通信测试等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的此次发射,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成功,更是航天发射流程优化的一次重要实践。火箭在中科宇航力箭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完成了总装测试、星箭对接等环节,实现了火箭总装、测试、发射的一体化,大大缩短了火箭的整体准备周期。这一创新举措无疑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据力箭一号总指挥胡小伟介绍,截至目前,力箭一号已经成功将70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入轨载荷总质量超过了7吨。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在航天发射领域的精准度和可靠性,也预示着力箭一号未来在全球卫星发射市场上的巨大潜力。胡小伟还透露,力箭一号将进一步提升其运载能力,以满足全球卫星多样化高密度发射的需求,未来单次发射将能够搭载超过50颗卫星。

  在发射成本方面,力箭一号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高密度发射和多星拼车发射策略,火箭的单次发射成本持续下降。力箭一号副总指挥孟祥福表示,得益于多星堆叠适配器等技术创新以及滚动备份生产、远程测试发射等管理优化方法,力箭一号已经将每公斤载荷的发射成本降至1万美元以下。这一成本优势将使得更多科研机构和企业能够承担得起卫星发射的费用,从而推动航天科技的普及和发展。

  本次发射的火箭还采用了全新的卫星支架设计。力箭一号副总设计师孙良杰介绍称,卫星支架结构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卫星布局和分离时序的需求,采用了类似双托盘的结构形式。大托盘上布局了4颗卫星,托盘中央则安装了一个小柱段,用于支撑一颗大尺寸卫星。为了减轻结构质量,大托盘采用了碳纤维-铝蜂窝面板的形式,其余结构则采用了全碳纤维的蒙皮-桁条-端框半硬壳结构。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提高了火箭的运载效率,也确保了卫星在发射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次发射的卫星中,中科卫星05星尤为引人注目。该卫星搭载了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分辨率优于1米,最大观测幅宽超过300千米。它支持聚束、条带、扫描等多种工作模式,具备高分辨率、大宽幅、全极化微波成像能力。该卫星还集成了智能在轨处理模块,能够实现高质量在轨成像和信息提取。这些特性使得中科卫星05星在极地、海洋等广域宽幅观测场景下具有突出的业务能力,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天雁26星则是一颗轻小型化“可见光+红外对地遥感”商业卫星。它的发射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商业遥感卫星领域的竞争力,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遥感数据服务。而ThumbSat卫星则是由两颗小型卫星构成,本次发射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平台的低轨通信能力及载荷影像的传输性能。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后续面向科教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一套低门槛、高效率的方案。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