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精确测定:月球阿波罗盆地年龄为41.6亿年

הערות · 14 צפיות

在近日公布的科研进展中,我国科学家凭借对“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样品进行的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取得了月球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这一成果不仅精确测定了月球上阿波罗盆地的形成年代,还为理解月球早期历

  在近日公布的科研进展中,我国科学家凭借对“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样品进行的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取得了月球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这一成果不仅精确测定了月球上阿波罗盆地的形成年代,还为理解月球早期历史中的关键时期——“后期重轰炸期”提供了宝贵证据。

  研究显示,月球在其形成初期遭受了大量小天体的猛烈撞击,这些撞击事件在月球表面留下了直径超过300公里的巨型撞击盆地,这些盆地成为了月球早期剧烈撞击事件的地质见证。而阿波罗盆地,作为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其形成年龄与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紧密相关。

  

  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航天局的“中国航天”展台上展示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样品,这些珍贵的样品为科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及其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通过对仅3.5克月壤样品的细致分析,发现了三颗大小在150至350微米之间的特殊岩石碎屑。这些岩屑来自阿波罗盆地形成时的撞击熔融岩石,是研究撞击事件历史的关键“岩石时钟”。

  研究团队利用先进的测年技术,准确测定了这些岩屑的年龄,并结合遥感图像和地球化学数据等多维度信息,最终得出了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的结论。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月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空白,也为进一步探索月球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科研人员介绍,阿波罗盆地的形成年龄与月球“后期重轰炸期”的时间相吻合,这一时期月球表面遭受了密集的撞击事件,形成了众多大型撞击盆地。此次研究不仅精确测定了阿波罗盆地的年龄,还为理解月球“后期重轰炸期”的具体时间范围提供了新的线索。

הערו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