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上市,选购要当心!老渔民:这3种尽量不要吃,一定要注意

মন্তব্য · 24 ভিউ

开渔季一到,菜场里堆成小山的梭子蟹就成了主角。我蹲在摊位前挑了半小时,终于拎回几只“张牙舞爪”的活蟹,结果蒸熟一掰盖——蟹黄稀拉拉,蟹肉空荡荡。隔壁

  开渔季一到,菜场里堆成小山的梭子蟹就成了主角。

  我蹲在摊位前挑了半小时,终于拎回几只“张牙舞爪”的活蟹,结果蒸熟一掰盖——蟹黄稀拉拉,蟹肉空荡荡。

  隔壁王婶瞥见直摇头:“小年轻挑蟹光看个头,这水里的学问大着呢!”

  后来跟着船老大老周学了三招,才明白挑蟹如相面,得看气色、摸骨相、问出身。

  今天就把老渔民压箱底的本事掏出来,尤其要提醒:有三种蟹,白送都别要!

死蟹

  老周说,海里刚捞上来的蟹,离水半小时就蔫了。去年隔壁村老李图便宜,买了箱冰鲜蟹,半夜全家上吐下泻送急诊。医生指着报告单直叹气:“组胺中毒,再晚半小时就麻烦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实验数据触目惊心:梭子蟹死后2小时,菌落总数开始暴增;

  24小时后,体内生物胺类物质(比如组胺)超标。更可怕的是,死蟹的蟹黄会化成一包“毒水”,蒸煮根本杀不死细菌。

  避坑指南:

  捏蟹腿:活蟹腿硬如铁,死蟹一捏就瘪;

  看吐泡:活蟹口吐白沫,死蟹“沉默是金”;

  选冰鲜:认准“船上急冻”标识,解冻后蟹壳泛青、蟹腿不软塌。

未成熟母蟹

  上周见一主播举着蟹大喊:“母蟹满黄,99元3斤!”结果粉丝收到货,掰开全是水。老周冷笑:“现在哪来满黄母蟹?小娘蟹都还没长熟呢!”

  老渔民管未成熟的母蟹叫“小娘蟹”,肚脐是尖三角形,蟹盖发白,捏着软趴趴。

  这种蟹看着像母蟹,实则蟹黄稀薄如水,肉质松散。

  避坑指南:

  翻肚脐:圆肚脐是熟母蟹,尖肚脐是公蟹或小娘蟹;

  看颜色:母蟹蟹盖发深青,小娘蟹泛白;

  摸硬度:蟹盖尖角处硬如石,软的就是“未成年”。

注水蟹

  前年我在码头见过一幕:几个商贩正往蟹钳里打针,清水“滋”地冒出来。老周说,这种注水蟹看着重,蒸熟就缩水,蟹肉发苦。

  注水蟹的破绽在蟹钳和肚脐:针眼处有水珠,捏蟹腿会渗水,肚脐发红但纹路模糊。更隐蔽的是“泡药蟹”,用抗生素泡大的蟹,蟹壳发亮但有怪味。

  避坑指南:

  掂重量:同样大小,手感沉的才是真肥;

  捏蟹中:蟹腿连接处硬实,软的就是虚胖;

  闻气味:淡淡海腥味正常,药水味或腐臭味赶紧扔。

老渔民的私房吃法

  挑到好蟹,吃法也有讲究。老周家蒸蟹必放三样:紫苏叶垫底祛寒,姜片铺盖去腥,蟹壳朝下防汁水流。他特别提醒:“蟹性寒,吃完喝碗姜茶,再馋也别配啤酒!”

  上周按这法子蒸了锅蟹,金黄的蟹黄快溢出来,蟹肉一丝丝甜。老周尝了一口点头:“这蟹,船上刚捞的!”

  挑蟹如识人,光看表面容易栽跟头。记住:死蟹毒过砒霜,小娘蟹空有其表,注水蟹金玉其外。开渔季吃蟹,图的是个鲜字,别让贪便宜坏了胃口。

  下次去菜场,不妨学老渔民那样,把蟹翻过来敲敲肚皮——听,这蟹在喊“我新鲜!”

মন্তব্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