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机器人打工天团” 秀出十八般武艺

评论 · 3 浏览

自主将废纸扔进垃圾桶、迅速擦干净桌上污迹、在生产线展示分拣搬运8月8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的1500余件展品亮相,首发新品超100款。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做煲仔饭、整理家务,超过30家粤企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

  广东“机器人打工天团”

   秀出十八般武艺

  郜小平

  人形机器人展示做爆米花、煲仔饭等技能。本栏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人形机器人在模拟的工厂生产线上展示分拣、搬运等技能。

  自主将废纸扔进垃圾桶、迅速擦干净桌上污迹、在生产线展示分拣搬运……8月8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的1500余件展品亮相,首发新品超100款。其中,超过30家粤企参展,集中展示广东硬核实力。

  与过去能歌善舞式“秀肌肉”不同,今年机器人是奔着“干活”来了,各家厂商的机器人不再是冷冰冰的静态展品,而是纷纷“动了起来”,展示“十八般武艺”。

  ●南方日报记者郜小平

  秀应用▶▷

  服务机器人有望成家庭新成员

  “小白,客厅乱了,帮忙整理一下……”机器人“小白”收到语音指令后,自主移动并拾取地面上的废纸团,最后扔进垃圾桶。清理完垃圾后,机器人转身移动至沙发位置,将沙发上堆叠的衣物收纳好,放进脏衣篓。即使人为改变沙发上衣物的位置与形状,机器人也能一眼认出并叠好。

  深圳企业自变量自研的通用轮式双臂机器人向观众大秀了一把收拾家务的才艺。从商店里的自主服务,到家庭里的贴心陪伴,服务机器人的“能力边界”正在不断拓展。

  而在零次方展台,当工作人员将可乐倒在桌子上,机器人依靠头上的“眼睛”(摄像头)与大模型(大脑),快速判断污渍的位置,并做出了擦拭桌面的动作。“这样的机器人走到普通人的家中,承担收拾垃圾、将脏衣服放入洗衣机等操作,将不再遥远。”零次方机器人市场负责人王博文介绍。

  机器人甚至已经在餐饮领域形成了激烈竞争,多家企业就不约而同当场展示“厨艺”。在越疆展台,机器人能通过指尖压力传感器感知杯身轻重,轻柔拿取柠檬片,平稳地为观众接取和递上一杯柠檬茶。制作煲仔饭时,机器人左手拿起油壶倒油,右手按下电饭煲开关键,根据烹饪进度自主决策加入不同食材顺序。

  在一个做爆米花的高动态任务中,越疆机器人展现出了灵活的上下肢协同控制能力与瞬时反应速度:除了能够在狭窄的操作台之间灵活转身,平稳精准地将爆米花倒入盒中递给观众,还能快速回应观众挥手、比心、鼓掌等互动需求。

  在数字华夏展台,“显眼包”是几架栩栩如生的人形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装备了电子皮肤,甚至能够精准感知观众手部的触觉和温度。“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机器人的手部、脸部等‘皮肤’可以像人类一样细腻地感知压力、温度、纹理变化甚至脉搏,人形机器人问诊把脉或许很快能实现。”数字华夏公共关系与政府事务部总经理吴为说。

  能做家务、能照顾人,甚至能与人类进行交流,机器人也许会成为未来家庭的新成员……技术进步推动了“懒人经济”的普及,此次展会折射出“家庭服务机器人”正加速从概念落地。

  秀场景▶▷

  机器人组团进车间“打工”

  从情感陪伴到作业劳动,商业应用场景正在快速渗透,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就将工厂生产线搬到了展会现场。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物料箱,转身、弯腰,将物料箱放在货架上……在优必选展台,11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S1,有条不紊地展示分拣、搬运工作。此次技术突破了过去的“单机智能”,将“群体智能”技术引入人形机器人,“组团打工”的方式可提升了整体作业效率。

  同样,乐聚机器人展台中,一台“夸父”机器人成功完成了料箱搬运、物料分拣、SMT料盘出库等关键任务演示,展现了从自主路径规划、高精度视觉识别定位到稳定抓取搬运的“多工种、多工序”集成能力。目前,乐聚机器人的料箱搬运能力已在一汽红旗工厂实现长时间、高强度、多机循环作业验证。

  如果打乱这些箱体呢?智平方“爱宝”机器人依然可以稳稳地将箱体精准码放在指定位置并对齐。工作人员介绍,它不是靠“死记硬背”去搬运,而是靠对空间状态的实时理解做出反应,从“固定工位”向“全域行动”的跨越。

  从模拟汽车零部件的高精度分拣到不间断地码垛搬运,几乎所有头部厂商都在极力证明,机器人正逐步具备了在真实岗位上“打工”的能力。

  秀技术▶▷

  跨界粤企壮大机器人产业

  当工作人员一脚猛踹机器人,机器人尽管身躯一震,但也还是稳稳站立;即便摔倒,机器人还能一个翻身,重新爬起来……在众擎机器人展台,发生了让观众“揪心”的一幕,但机器人依然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这背后,不仅凸显了广东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自适应能力,也彰显了产品优秀的机动性能。

  原本在液晶显示和智能平板领域深耕的广州视源股份,基于在电子硬件设计、显控技术、供应链管理及全球营销网络方面的积累,将技术能力延伸至机器人产业。现场,视源股份推出一款工业级高性能四足机器人,目标是替代人在危险、恶劣的场景中执行巡检类任务,可稳定穿越陡坡、台阶、石板路、沙石、草地等复杂地形。

  机器人不仅能跑会跳,还耳聪目明,能像人一样“看懂”周围环境,并自主规划作业路线。在广州里工实业展台,“里掂F1”智能视觉分拣系统就实现了这些功能,它搭载的多模态感知技术,好比给机器人装了“火眼金睛”和“聪明大脑”,既能识别桌面边缘、旁边杂物等障碍,又能算出最省事的运动路径,告别了传统机器人“循规蹈矩”的死板。

  原本研发激光雷达的企业深圳市速腾聚创,通过AI与融合感知的技术积累,推出“机器人之眼”系列——ActiveCamera,突破传统3D视觉“看不清、看不准、反应慢”的技术瓶颈。“人形机器人可以落地到千行百业,将是一个比汽车业务还广泛的市场。”速腾聚创CEO邱纯潮说。

  汽车企业也不甘落后,广汽集团就携多款载人轮足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亮相。广汽方面透露,计划于2025年在广州设立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示范区,推动公共安全、康养、汽车后市场等领域的应用落地,力争到2030年实现机器人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

  从广州里工到速腾聚创再到广汽集团,一批广东企业凭借在自动驾驶、人机交互、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将其核心技术跨界复用于人形机器人产业,探索出未来服务与智能制造的新生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