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取消晚自习改收费晚托,家长怒了:减负咋成了新负担?

Comments · 22 Views

学校刚取消晚自习,家长们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国庆假期一结束,就收到通知:晚自习没了,改成“晚托”服务,想参加得掏钱!这消息一出,家长群里炸开了锅。有人直呼“换个名字就收费,太离谱了吧”,还有人无

  学校刚取消晚自习,家长们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国庆假期一结束,就收到通知:晚自习没了,改成“晚托”服务,想参加得掏钱!这消息一出,家长群里炸开了锅。有人直呼“换个名字就收费,太离谱了吧”,还有人无奈地说:“孩子在学校手里,不交钱敢不参加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减负”怎么反倒让家长觉得更重了?

  

  教育部这几年一直在推“减负”,想让孩子们少点压力,多点休息。取消晚自习、保证课间休息、增加体育课、落实周末双休,这些政策听起来都挺好。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国中小学普遍执行了“睡眠令”,要求小学生每天睡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学校也确实照做了,晚自习取消,孩子们放学时间早了,老师也不用熬到晚上八九点。可家长们却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取消晚自习的初衷是啥?就是想让孩子别学得太累。学生在校时间长,精力耗光,晚上硬撑着学,效率低不说,还可能睡不好,精神状态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比例一度高达60%以上,长期下来,厌学情绪、心理问题都可能冒出来。取消晚自习,就是要让孩子们有时间休息,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长。这想法没毛病,家长们也支持。

  

  可现实呢?学校一取消晚自习,很多家长傻眼了。孩子放学早,家里没人管咋办?有些家长忙工作,根本没时间接送孩子,更别提辅导作业了。还有的家长说,孩子放学后跑去玩游戏、刷手机,学习全扔一边,成绩直线下滑。数据显示,2023年某城市中小学生课后无人看管的比例达到35%,这让家长们很头疼。晚自习没了,孩子没人管,家长只能自己想办法。

  于是,学校推出了“晚托”服务。说是自愿参加,安排老师看着孩子,让他们在教室里写作业、复习功课。听起来挺贴心,孩子有人管,家长能省心。可问题来了,这“晚托”得收费!有家长算了笔账:一个月“晚托”费用少说五六百,算下来一年得五六千,对普通家庭可不是小数目。更气人的是,晚自习以前是免费的,咋改个名字就得掏钱了?

  

  家长们有意见,觉得学校这是在“换汤不换药”。有位家长在群里吐槽:“晚自习改叫晚托,就成收费项目了?这不就是换个名头赚钱吗?”还有人质疑,学校这么做到底合不合规?教育部不是说晚自习不算课后服务,不能收费吗?可学校也有自己的说法:老师留下来看“晚托”,得加班,学校没钱付加班费,只能收点费用来维持。

  这事还真有点复杂。教育部规定,晚自习不属于课后服务,学校不能随便收费。可另一方面,老师加班确实需要报酬。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远超普通职业。晚自习取消后,老师们轻松了,但“晚托”又让部分老师得继续留校。学校经费有限,老师的加班费从哪来?收点“晚托”费,似乎也能理解。

  

  说到底,这事关乎孩子,也关乎每个家庭。家长们忙着上班赚钱,学校得帮着分担点教育责任。中国这几年在教育上花了大力气,比如“双减”政策,让孩子有更多时间玩耍、锻炼,全国中小学体育课时增加30%以上。这都是实打实的成绩。可“晚托”收费这事,说明政策落地还得更细致点,别让好心办了坏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