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这一宏大而神秘的存在,其起源问题一直是科学界的终极谜题。
现代物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所处的宇宙诞生于 138 亿年前的一次剧烈爆发,即著名的 “宇宙大爆炸”。
有趣的是,宇宙大爆炸理论起初源于物理学家们看似 “戏谑” 的探讨。宇宙难道真能像爆炸一样,“嘣” 的一声就瞬间诞生了?未曾料到,这一最初带着调侃意味的想法,竟逐渐发展成为对宇宙起源极具说服力的解释。
回溯到上世纪 20 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在潜心观察遥远星系的运动状态时,有了惊人发现:那些星系都在加速远离我们所在的银河系。这一突破性发现揭示了宇宙正在持续膨胀的事实。通过哈勃定律进一步计算,我们得知这种膨胀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这就引发了一个深刻的思考:既然宇宙一直在膨胀,那么若将时间逆向推演,宇宙理应处于不断收缩的状态。当收缩至一定程度,宇宙会进入一种极度高温高压、体积却微乎其微的特殊状态,科学家们将这种状态命名为 “奇点”。
可以说,我们的宇宙就发端于这个神秘的 “奇点”。
奇点的突然爆炸,宛如一颗种子,孕育出了如今我们目之所及的一切。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在我们所熟知的因果律框架下,有果必有因,任何事物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宇宙大爆炸理论虽然能较为完善地解释宇宙的起源,但仍有一个关键问题悬而未决: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宇宙大爆炸?这个奇点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观点,即宇宙诞生于 “无中生有”。也就是说,是 “无” 孕育出了世间万物,我们的宇宙便是从一片虚无中逐步发展而来。但这又带来了一连串的疑问:“无” 怎么可能诞生 “有” 呢?而且,“无” 究竟该如何定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认为 “无” 就是真空状态,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科学家们曾全力制造所谓的 “真空” 环境,结果发现,看似空无一物的真空并非真的 “什么都没有”。实际上,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我们肉眼无法察觉的物质,比如能量、辐射,以及无处不在的中微子等等。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真空,仅仅是不存在我们能看见的物质而已。
宇宙大爆炸所强调的 “无中生有” 中的 “无”,指的是绝对真空,这里既没有辐射、中微子,也不存在能量,甚至连时间和空间都尚未出现。
但根据量子力学的诠释,即便在这样的绝对真空中,也并非 “一片死寂”。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真空中会随机衍生出虚粒子对,它们短暂出现后又会瞬间消失,而这些虚粒子对其实就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只要虚粒子对的能量和出现时间满足不确定性原理,它们就能够随机出现。
简单来说,在极短的时间尺度下,一切皆有可能。
这也正是量子隧穿现象能够随机发生的原因,微观粒子可以跨越其能量势垒。打个比方,假设你面前有一堵 5 米高的墙,以你的能力无论如何都无法翻越,这堵墙就相当于你的 “能量势垒”。但在极短的时间内,你却有一定概率瞬间穿越这堵墙。不过在现实世界中,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因为你的能量较大,要满足不确定性原理,所需的时间就得极其短暂。
回到宇宙起源的话题,量子起伏(量子涨落)所衍生出的虚粒子对蕴含着能量,而宇宙恰恰起源于这样一种 “量子状态”。由此可见,宇宙大爆炸中 “无中生有” 的 “无”,并非字面意义上的 “什么都没有”,它实际上代表着一种特殊的状态。这一观点与古代 “混沌” 状态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得不让人钦佩古代人类深邃的思想智慧。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