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一口天上的明月,品味中秋的浪漫,这是古人最富诗意的食俗。一块糕点如何承载千年中秋味觉记忆?让我们翻开典籍,追寻月饼的演变轨迹。
陕西省图书馆所藏的清雍正铜活字版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在《历象汇编·岁功典・中秋部》中,记录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中秋传奇轶事。
明代嘉靖年间,月饼逐渐成为中秋节特殊的节令食品。浙江图书馆藏书《西湖游览志余》(明嘉靖二十六年严宽刻本)中,记述了月饼成为“团圆饼”的来历。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清宫膳食档案》记载,每年八月十五,清代宫廷不使用木模,而是制作“翻毛月饼”。这种月饼皮薄且层次细密,食用时稍一用力,酥皮就像雪花飞舞一般掉落下来,酥皮裹馅儿,饼上点缀鲜艳的颜色作为印记。香酥绵密,口味甘甜。
到清代,月饼已形成多种风味,如广式、京式、苏式等。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描述的“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为馅,正是现代五仁月饼的雏形。
(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 崔刚 孙金满 王妍 董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