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妈妈的爱里挣扎

মন্তব্য · 23 ভিউ

本文转自:泉州晚报H小姐刚走出大学校园,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规划。然而,在母亲眼中,她似乎永远是那个需要被紧紧攥在手心的小女孩。母亲的爱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令H小姐感到窒息。母女间的争吵日益频

  本文转自:泉州晚报

  

  

  

   H小姐刚走出大学校园,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规划。然而,在母亲眼中,她似乎永远是那个需要被紧紧攥在手心的小女孩。母亲的爱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令H小姐感到窒息。母女间的争吵日益频繁,那些隐藏在“为你好”之下的过度控制,悄然在她们之间筑起了一道高墙般的隔阂。近日,H小姐致电96339,讲述了这段令她既心怀愧疚又深感疲惫的母女关系。

  妈妈控制无处不在

  我只能读省内大学

   我今年23岁,从小到大,妈妈总说我是她的“贴心小棉袄”,可这份“贴心”里,总藏着不容分说的掌控。高中住校时,每次放假她都会骑着电动车在校门口等我,车把上挂着一大袋我爱吃的东西。可紧接着,就是她对我一周饮食起居事无巨细的盘问,就连和同学拌嘴的小事,也要问个底儿朝天。

   高考填志愿时,我偷偷把目标定在省外的几所大学,想出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她知道后发了大火,红着眼眶骂我“翅膀硬了就想飞”,说女孩子离家太远就是自讨苦吃。那几天家里像炸了锅,她天天在我耳边念叨外地的各种危险,甚至说要是我敢填省外学校,她就直接让我退学。最后,我还是妥协了,被她盯着填了省内的大学。送我去报到那天,她帮我铺好床铺,把宿舍每个角落都仔细检查了一遍,然后说:“离家近多好,我时常能照应到你。”可那一刻,我心里像压着块大石头,闷得喘不过气。

  我想要去外省工作

  遭遇妈妈强烈反对

   毕业前,我运气不错,拿到了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实习机会。虽然经常加班,但能接触行业前沿的项目,我特别珍惜。实习结束后,公司给了我正式录用通知,可工作地点在浙江。我高高兴兴地告诉妈妈,没想到她立马强烈反对。

   她觉得女孩子不该跑那么远,更怕高强度的加班把我身体拖垮。她跟我说,已经托人在泉州给我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稳当工作,反复说离家近才安全可靠。她还说我在泉州工作,以后找个知根知底的人家嫁了,她还能时常看着我。我要是去了浙江,万一在那儿安了家、落了户,她这辈子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不就白养了。

   我试着跟她解释新工作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说现在交通多方便,就算在外地也能常回家看她,可她根本听不进去。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第二天她竟直接跑来找我,说要带我去参加她安排的面试。

   这还不算,她开始跟亲戚诉苦,抱怨我不懂事,说我放着安稳日子不过非要去遭罪。没多久,三姑六婆的电话就一个个打过来,苦口婆心地劝我要听妈妈的话,说她都是为我好。这些话像细密的针,扎得我心里又闷又疼。明明是我自己的人生选择,怎么突然就成了要被众人评判的 “错误”?

  关心未因距离减少

  干涉生活引发争执

   最后,我还是选了去浙江工作。我知道她会生气,可我太想独立、太想自由了。可妈妈的“关心”没因为距离远了就少半分,反而变本加厉。她每天早晚都要发视频“查岗”,我要是没及时接,她就一直打,直到接通才肯停。而且,她还偷偷联系了我同部门的前辈,拜托人家多关照我。

   我的日常生活更是她关注的重点。我看中一套浅灰色的简约沙发套,想把旧的换掉。她看到照片后立马发来几十条语音,硬说灰色死气沉沉,不吉利,非要我换成她挑的那种花纹繁复的。我穿的衣服要是领口稍低或者裙子短点,就会被她说不得体。就连我交什么朋友,她都要问个清清楚楚。知道我有个闺蜜来自单亲家庭,她私下里告诫我要保持距离,觉得对方心思可能重。

   最让我崩溃的是上个月的事。她不知啥时候偷偷配了我公寓的钥匙,带着老姐妹来帮我打扫卫生,说要给我个惊喜。结果,她不仅把我的房间翻得面目全非,还把我珍藏多年的漫画书当成废纸全扔了。我回去看到被她整理过的房间,积压了好久的情绪一下子爆发了,忍不住跟她大吵一架。可她委屈地哭了,反复说她辛辛苦苦跑一趟来帮忙打扫,好心反倒被当成驴肝肺。

  盼望妈妈适时放手

  让我能够独立飞翔

   如今,我越来越不愿意跟她通话。我的想法经常被她否定,争执不断。而每次争执到最后,她总会用“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我会害你吗”作为终结语,仿佛这句话就能为所有干预正名。

   可愧疚也总在这时悄悄爬上心头。我知道她很爱我,只是这爱太沉,裹得我透不过气。每次争吵后看她红着眼眶,我也觉得很难过。可我已经20多岁了,有能力也有责任规划自己的人生。我理解她怕我走弯路、受委屈,但人生的道路终究只能由我自己去走。

   (刘燕婷/整理 洪志雄/插图)

  记者手记

   许多年轻人在追求独立人格的道路上,都曾与父母“以爱之名”的过度保护发生碰撞。成长本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告别。父母的爱,终究要从“紧握”变为“目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得体地退出,给予子女探索世界的勇气和跌倒爬起的空间,或许是父母需修习的功课。而作为子女,也该在“独立”与“体谅”之间找到支点,用耐心的沟通搭建理解的桥梁,用踏实的脚步回应那份深沉的爱。

মন্তব্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