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时代,燃油车缘何仍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车企“油电同进”有深意

Kommentare · 19 Ansichten

近期,“电动化浪潮下内燃机是否仍有存在必要”的话题引发汽车行业热议,该议题在社交平台累计获得超2400万次浏览,5000余条用户讨论,折射出市场对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关系的深度思考。 尽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

  近期,“电动化浪潮下内燃机是否仍有存在必要”的话题引发汽车行业热议,该议题在社交平台累计获得超2400万次浏览,5000余条用户讨论,折射出市场对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关系的深度思考。

  尽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但燃油车市场仍展现出强劲韧性。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内汽车总销量为1683.6万辆,其中燃油车销量达874.7万辆,占比52%;仅8月单月,燃油车销量便达107.4万辆,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这一数据表明,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形成了互补共存的格局。

  

  消费群体的分化是支撑燃油车市场的重要因素。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报告显示,年轻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新能源车,看重其智能化配置与低使用成本;而35岁以上有家庭长途出行需求的用户,或对补能效率要求较高的群体,则更依赖燃油车的稳定性。例如在东北、西北等低温地区,燃油车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60%以上,部分新能源车型在冬季续航缩水超30%的现象,进一步凸显了燃油车的场景优势。

  面对市场变化,燃油车自身也在加速升级。乘联会《智能网联洞察报告》指出,今年前4个月,燃油乘用车L2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已达52%;佐思汽研报告显示,L2.5功能标配率从去年的0.9%提升至1.2%。这些数据表明,燃油车正通过智能化技术迭代,向高端化方向转型。

  不同车企对市场趋势的应对策略存在显著差异。多数企业将资源向新能源领域倾斜,逐步减少燃油车研发投入;而上汽大众等企业则坚持“油电同进”战略,在新能源领域发力的同时,持续深耕燃油车市场。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在销量数据中得到验证:8月,上汽大众大众品牌燃油车终端零售8.54万辆,环比上升8.1%;1-8月累计销量66.25万辆,市占率达8.76%,较去年同期提升近1个百分点,连续14个月位居单一品牌燃油车市占率榜首。

  汽车行业的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任何能源革命都需要经历过渡阶段。未来,随着电池技术进步和充电设施完善,新能源车在一二线城市短途代步场景中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但在充电网络尚未覆盖的地区、长途货运及越野等对动力稳定性要求极高的领域,燃油车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在主流消费市场,对“无续航焦虑”有强需求的用户,也会继续选择燃油车。

  

  对消费者而言,产品是否可靠、优质并符合自身使用需求,仍是选择燃油车或新能源车的主要依据。对车企来说,尊重市场分化、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才是应对行业变革的关键。上汽大众的“油电双线”策略,既是对当前市场需求的回应,也是规避单一能源依赖风险的有效选择。根据规划,该企业将在2026年底前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覆盖纯电和增程式等多个品类;到2030年推出超20款新车,构建“全势能”产品矩阵,通过油电技术协同创新,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