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阿姨南亚萍白天做保洁,晚上画画

Comments · 8 Views

她是校园里默默挥扫的清洁工,也是画纸上自由调色的农民画作者。日复一日的劳作未曾消磨她眼里的光,反而成为她笔下色彩的原动力。在她身上,艺术并非远悬于生活的星辰,而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不谈论

  她是校园里默默挥扫的清洁工,也是画纸上自由调色的农民画作者。日复一日的劳作未曾消磨她眼里的光,反而成为她笔下色彩的原动力。在她身上,艺术并非远悬于生活的星辰,而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不谈论意义,只诚实绽放。

  

  专注踏实的劳动者

  早晨七点半,南亚萍的身影准时出现在柯桥区浙光小学。她手提拖把,从1楼到4楼,从走廊到卫生间,动作干净利落。3幢教学楼,数百级台阶,一遍清扫完毕已近中午。下午再来一次,周而复始。

  “我每天要带两套衣服,换下来的都能拧出水。”她笑着说,汗珠从额角滚落,却语带从容。南亚萍是陕西人,上世纪90年代来到柯桥,进过印染厂、纺织厂,做过印花工、纺纱工、质检员,也在学校食堂掌过勺。50岁那年,她退休了,却闲不住,转身做起校园清洁工。

  

  傍晚的阳光投进校园的连廊,下课时间,四处都会冒出奔走的少年,他们亲热地和南亚萍打招呼,有的没仔细看路横冲直撞,她碰上了就摸摸孩子的头,说声“哎哟,慢一点”,脸上都是宠溺。

  孩子们下课奔跑的身影、走廊尽头投进来的夕阳、水磨石地面上浮动的水光——这些画面充满生机,会成为南亚萍绘画的素材和灵感来源吗?对于这样的疑问,南亚萍很直接地回答:“没有。我工作很忙的,从早上到傍晚放学,都在不停地拖地、打扫,没有时间想别的。”艺术尚未具象为某一瞬的校园风景,却早已渗入她对待劳作的态度中:专注、踏实、不敷衍。

  傍晚下班,她匆匆赶往菜场,回家做饭,忙家务。日子像拧紧的发条,她却语速平稳、眼神明亮。直到晚上走进钱清街道枢里村的美术教室,她才从“清洁工南阿姨”变回“画者南亚萍”。

  画美好乡村新图景

  南亚萍所居住的柯桥区钱清街道枢里村是省级美育村、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两年前,她走进村里举办的农民画公益培训班,从此推开一扇新的门。

  农民画作为通俗绘画的一种,向来以色彩高亢、造型质朴、充满生命力著称。它不讲究透视精准,而重视主观表达;不追求写实再现,而强调情感抒发。正如南亚萍所说:“只要心中有画,过程怎么样无所谓。”

  

  工作日的晚上,枢里村的美术教室,南亚萍铺开1平方米大小的画纸,进行上色的环节。楼房用紫色,窗户用绿色,高架两侧的隔音屏障用宝蓝色,路面就用黑色,桥墩用灰色——还要根据透视分为深灰和浅灰;相近的区块要用接近的颜色过渡,冷暖色调要有呼应……南亚萍举着一支细细的画笔,托着调色盘,分享自己的上色思路。这些颜色跳脱于现实,却忠实于她内心的图景。“我平时穿得很素,但画画喜欢鲜艳。”她笑着说。在她看来,调色如调心——在原有颜色中掺入一点白或柠檬黄,就能调出全新的色彩,一如她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调”出的新可能。

  她画美丽乡村,也画美好生活。来绍兴近30年,她早已乡音改转,熟悉此地如故土。她见证枢里村周边从一片荒芜走向新城崛起。这些变化一一落入她的画稿:高架桥穿过村庄,新楼群立起,田野依旧碧绿……她并不刻意“取材”,却自然而然把30年所见所感,化成了构图与色块。她的作品《舞龙闹春 福满盛世》入选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主办的“乡潮中国年——龙腾盛世”书画艺术专题云展;作品《春耕新风》在“沙地记忆 农耕画卷”萧山区书画精品展中荣获二等奖……

  “没有太多时间画,这谁都可以画,我只是把自己心中的画面表现出来了。”她始终谦虚,却道出了农民画最本质的精神——艺术不是高门槛的专技,而是人人皆可的表达。农民画之所以能成为“东方毕加索”,正因其根植于生活本身,从土地中生长出来,带着汗水的温度与泥土的呼吸。

  忙碌的缝隙开出花

  南亚萍不喜欢夸大艺术的意义。她学画、编篮子、做墙绘、教孩子,都如她去学校做保洁阿姨一般自然——只是“做点事情”。

  暑假里,她比平时更忙。村里开展“艺动枢里”美育项目,她担任儿童农民画班的助教,她加入到“墙绘扮靓乡村”行动中,她编的篮子又平整又结实,大家都来找她讨教……而早已起稿的画迟迟未能完稿,因为她实在抽不出整块时间。

  但她从不焦虑,艺术从未脱离她的生活而单独存在,而是融入其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她教画是为了回馈村庄,画画是因为“心中有画面想表达”。在她身上,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升华”,而是脚踏实地的“实践”。

  同伴夸她:“南亚萍做什么都很厉害。”但这并非因为她有天赋,而是因为她始终认真对待手中的事——无论是拖把、调色盘,还是一根藤条。

  艺术对她来说到底是什么?或许正如她所示范的那样:艺术不是从生活中剥离出来的精致品,而是努力生活本身所焕发的光彩。她不需要刻意从田野中攫取灵感,因为她始终站在田野之中。

  她的生命力,就是农民画最好的注脚——蓬勃、饱满、生机盎然。她不曾谈论美,却活成了美的样子。

  嘉宾说

  柯桥区钱清街道党总支委员兼妇女委员 朱建凤:

  我们亲眼见证了南亚萍的成长与绽放。她是我们“艺术乡建”中最生动的榜样,完美诠释了“美育润心”的真谛。她的画色彩饱满、充满生命力,正如她本人一样,总是乐观向上、热心助人。

  南亚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也能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她是我们村妇女的榜样,也是枢里村美育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

  【来源:绍兴网_新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