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觉得素食就是健康的代名词,甚至有人坚信只要坚持吃素,就能远离疾病,延年益寿。殊不知,长期单纯吃素,不但没有想象中的好处,反而可能让身体一步步走向失衡。
医生们反复提醒,很多疾病其实都和长期吃素食有关,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把两者联系起来。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素食的确能带来一些好处,例如减少油脂、控制热量、补充膳食纤维等等。
但问题在于,如果饮食过于单一,长期只靠蔬菜、水果、杂粮来维持,必然会缺乏一些身体需要的重要营养。
蛋白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蛋白质是肌肉、血液、激素和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物蛋白的吸收率和氨基酸比例,远远不如动物蛋白。
研究显示,长期低蛋白饮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老年人还会因此加速衰弱。
殊不知,很多人以为自己是在健康养生,实际上却让身体处于“缺乏战斗力”的状态。
再者,长期吃素的人容易出现贫血。
这里的贫血并不是铁质完全缺乏,而是铁的利用率太低。
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叫血红素铁,吸收率可以达到20%以上,而植物中的铁大多数是非血红素铁,吸收率通常不到10%。
如果长期只依赖蔬菜补铁,就算每天摄入量看起来不少,真正被身体吸收利用的却很有限。
数据显示,纯素饮食人群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比普通饮食人群高出2到3倍。
而一旦贫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整天无精打采、心慌气短,还可能影响到心脏负担。
与此同时,缺乏维生素B12也是素食人群绕不开的问题。
植物几乎不含B12,如果长时间吃素,就很容易缺乏。
B12缺乏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轻微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到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贫血,甚至增加痴呆风险。
有研究在一组长期吃素的人群中发现,高达40%以上的人体内B12水平偏低,而这种缺乏往往被忽视,直到出现严重症状才被发现。
另一方面,骨质疏松风险也与长期素食有关。
钙、维生素D、优质蛋白这三样,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关键。
很多吃素的人以为豆类和蔬菜就能补钙,但实际上这些食物中钙的吸收率有限,再加上缺少奶制品和鱼类,长期下来,骨密度下降的风险明显增加。
一项针对亚洲地区的研究显示,长期坚持素食的人群,髋部骨折率比普通饮食人群高出大约20%。
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摔倒后骨折的可能性更大,恢复也更困难。
总的来说,吃素可能带来纤维多、脂肪少的好处,但如果没有合理搭配,缺乏动物性食物提供的关键营养,就可能带来连锁反应。
医生提醒,这类问题在中老年人中尤为明显,因为他们本身代谢减慢、消化吸收下降,再叠加单一的素食习惯,问题就会集中暴露。
比如免疫力差,遇到流感或者肺炎时更容易被击倒;比如血红蛋白不足,导致心脑血管负担加重;再比如骨骼脆弱,增加骨折风险。
在笔者看来,饮食最忌讳的就是“走极端”。
有人觉得大鱼大肉有害,就索性走向完全吃素的另一端。
殊不知,真正健康的饮食讲究均衡。
优质的动物蛋白,如鱼类、鸡蛋、奶制品,本来就是身体非常需要的部分。
特别是鱼类中的优质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很大帮助,而鸡蛋中含有的胆碱,对大脑功能也十分关键。
长期完全拒绝这些,只会让身体的“短板”越来越明显。
当然,并不是说一点素食都不能吃。
相反,蔬菜水果、粗粮豆类,本身就应该占到饮食的大半,但问题在于,必须合理搭配,避免营养缺口。
医生建议,日常饮食中,素食和荤食的比例大约维持在7:3,既保证了充足的维生素和纤维,也补足了蛋白质、铁、钙、维生素B12等关键营养。
这种模式才是长期健康的保障。
近期有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城市人群中,超过10%的人曾尝试过完全素食,而其中大约一半的人在一年内选择放弃,原因就是身体出现了明显的不适。
有人体力下降,有人出现贫血,还有人骨骼和牙齿出现问题。
这足以说明,盲目跟风素食,和想象中的“健康”完全是两回事。
另一方面,还需要提醒年轻人。
很多年轻女性为了减肥,常常选择长期吃素,甚至只吃水果和蔬菜。
这种方式确实会让体重快速下降,但代价是严重的营养失衡。
临床上有不少案例,长期极端素食导致闭经、不孕、免疫力下降,甚至提早进入衰老状态。
要知道,健康的身材不是单靠少吃肉换来的,而是靠科学饮食加上合理运动。
换句话说,素食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只吃”。
如果真的喜欢素食,也必须考虑如何弥补缺乏。
比如通过摄入奶制品、鸡蛋,来补充优质蛋白和B12;通过多吃豆类、深绿色蔬菜,来辅助钙和铁的摄入;必要时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但如果完全依赖素食,不做任何补充,那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消耗。
在笔者看来,健康饮食应该是多样化的,既有谷物、蔬菜、水果,也有鱼、蛋、奶、少量瘦肉。
这样才能既满足口味,又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全面。
总而言之,过度的素食主义,不仅不会带来长寿,反而可能成为疾病的温床。
从今天起,与其坚持一种单一的饮食习惯,不如改掉这种“只吃素”的坏习惯,让餐桌更加多样化,才是真正保护健康的做法。
参考资料
[1]范志红.决定素食前必知的5个问题[J].生命与灾害,2025.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