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管” 反而能养出优秀的孩子,两个真实案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মন্তব্য · 3 ভিউ

很多家长养孩子,总会忍不住 “多管”,从学习成绩到日常生活,恨不得全程都盯着,越管越累,孩子还容易叛逆。 其实,养孩子能 “少管就少管”,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接纳,反而能让孩子活出精彩,以下两个真实

  很多家长养孩子,总会忍不住 “多管”,从学习成绩到日常生活,恨不得全程都盯着,越管越累,孩子还容易叛逆。

  其实,养孩子能 “少管就少管”,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接纳,反而能让孩子活出精彩,以下两个真实案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一个案例,一位企业家的育儿方式。这位企业家有两个孩子,从小就给了孩子近乎绝对的自由。

  孩子初中时想打电子游戏,他没反对,反而在家里布置了一间电竞房,买了高性能的电脑和音响,让孩子能好好享受游戏。

  后来孩子带同学来家里一起玩,他又多买了几台电脑,把游戏房变成了 “游戏厅”,还会主动给孩子端茶送水、递水果,让孩子在完全放松、被接纳的环境里玩。

  有人担心 “这样惯着孩子,会耽误学习” 可结果恰恰相反 ,他的两个孩子不仅没沉迷游戏,反而很有主见。

  大孩子后来去了美国顶尖大学,读了热门专业,30 岁时工作发展得十分出色。

  更难得的是,他们一家四口相处时,就像四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事,互不干涉、不控制,家里氛围特别轻松。

  第二个案例,心理学者旷智勇的孩子读中学时,经常玩手机到很晚,很多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早就忍不住批评指责了,可旷老师并没有。

  第二天他走进孩子房间,一边给孩子按肩膀,一边心疼地问:“昨天玩手机到那么晚,感觉累不累呀?”

  没有说教,只有关心,接着又问孩子想不想吃早餐,态度轻松又包容。

  他的孩子没有像企业家的孩子那样进入名校,而是走了一条更特别的路,没读大学,却成了一名音乐人,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投入又享受,活得十分精彩。

  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大多数孩子其实都在和家长、学校的 “控制欲” 对抗。

  很多家长怕孩子走弯路,逼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学习、生活,却忘了孩子需要在被允许、被接纳的环境里,才能激发自发性,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两个案例的家长,他们没有用 “为你好” 的名义控制孩子,而是给了孩子试错的机会和选择的自由。

  孩子在这种环境里长大,反而更懂得对自己负责,不管是选择名校还是追求音乐梦想,都能专注的投入,活出自己的价值。

  所以,养孩子真的不用 “事事操心”,少点控制、多点接纳,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成长,反而能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校对 庄武

মন্তব্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