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的幸运,没想到刚入学,就有这样的机会与诺奖得主进行面对面对话。”成都石室锦官中学高一三班学生王歆瑞难掩激动。
王歆瑞对话莫索尔
9月6日下午,成都石室锦官中学高一新生王歆瑞与近千名师生、家长及武侯区小学代表一道,迎来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挪威神经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教授登上该校“启智创思讲堂”首讲舞台,带来了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科学启蒙分享。
从“科学本质”到“探索乐趣”
诺奖得主点燃少年科学梦
“科学始于好奇,成于坚持。”这是莫索尔教授在现场题为《科学好玩吗?一个“大脑探险家”的成长故事》的分享中反复强调的核心观点。作为发现大脑“网格细胞”、揭开“大脑GPS”神秘面纱的顶尖科学家,面对石室锦官学子时,他并未堆砌专业术语,而是以“探险家”的视角,将数十年对大脑空间认知机制的研究,转化为一段充满未知与突破的探索之旅与孩子们分享,并解答了从“科学好玩的本质”到“如何感受到科学好玩”等问题。
从最初对“大脑如何定位”的好奇萌芽,到实验过程中的无数次试错,再到最终发现“网格细胞”时的惊喜,莫索尔生动的讲述让在场学子真切感受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实验室符号,而是源于好奇、成于坚守的有趣探索。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挪威神经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
分享结束后,互动提问环节随即展开。莫索尔教授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突破性,更与未来产业紧密相连——其深耕的系统神经科学领域,正是我国布局人工智能、类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核心基础科学之一。因此,石室锦官学子们围绕“脑科学”相关前沿话题踊跃提问,与莫索尔展开深度对话。其中,七年级五班学生徐祥云提出了颇具思辨性的问题:“人的意识能否脱离肉体,通过将脑细胞复制到机器上实现‘永生’?”还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当人的压力过大时,会改变大脑结构吗?
七年级五班徐祥云提问
在微型论坛与提问环节,石室锦官学子抛出的一系列问题直指科学热点与成长困惑,将对话内容推至深度与高度。
成都石室锦官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良表示,自学校建校以来,便始终致力于“培养素养突出、全面发展、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他认为,这场跨国分享让学生既能近距离触摸科学前沿,又能直观读懂“基础研究托举科技强国”的内在逻辑,“说不定今天的一次对话,就照亮了某个孩子的科学梦想。”
AI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生以批判性思维应对AI
“人工智能会阻碍我们的学习吗?””“科研中最‘好玩’的发现是什么?”在谈及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等话题时。互动中大家针对“AI与学习”的争议,石室锦官中学校长张良提出鲜明观点:“AI能低成本满足好奇心,但高阶创造力与突破瓶颈的思维仍需人类自身探索——对未知的渴望,才是推动世界的核心动力。”莫索尔教授则补充道:“AI是高效的信息工具,但并非绝对正确,教育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批判性梳理信息,始终保持独立思考。”
成都石室锦官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良
当被问及“如何激发大脑的‘好奇系统’”时,莫索尔教授坦言,好奇心兼具先天特质与后天培养,“保护孩子的提问欲,鼓励他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远比灌输知识更重要。”他还分享了研究中最难忘的瞬间——首次观测到“网格细胞”放电模式时的震撼,“那一刻让我确信,所有的坚持都值得,也让我更敬畏大脑的复杂与神奇。”
真诚的互动不仅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更搭建起“顶尖科学家与青少年”的思想桥梁。正如一位学生所言:“原来科学家也会遇到挫折,他们的坚持和好奇,比奖项更打动我。”
星火相传的使命
以高端科普响应科教兴国战略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科学分享,更是石室锦官中学践行“承文翁之志、续武侯风骨、创天府名校”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基础教育阶段对接国家战略的主动担当。
学校赠送文创礼品与学生手作扎染给莫索尔
活动设计巧妙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精神:开场的川西特色“龙行十八式”茶艺表演,展现文化自信;学校赠送文创礼品与学生手作扎染给莫索尔,传递师生心意;活动最后,莫索尔也起笔题写了一段话语赠予石室锦官及师生,寄语中写道:“希望你们能够把好奇心成为学习和求学的核心主题,你们一定要保持好奇心。”
莫索尔赠予学子的寄语
而压轴的“科学星火”点亮仪式更具象征意义——从诺奖得主到校长、教师、家长再到学生,手中的灯光依次传递,意在科学精神在代际间延续,“石室锦官,星火闪耀”的齐声呐喊,也道出了全体参与者的共同期许。
以科学星火照亮少年成长路
张良表示,邀请诺奖得主进校园,是学校打造“创新教育高地”的关键一步,“与大师面对面的精神激励,远胜书本知识。未来我们将持续依托‘启智创思讲堂’,引入全球优质科教资源,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创新能力。”
武侯区相关领导也指出,此次活动是将高端科技资源引入基础教育的有益探索,“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中小学与顶尖科研力量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让科学种子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这场跨越国界的科学对话虽已落幕,但“好奇、勇气、坚持”的科学种子已在石室锦官的校园里扎根。莫索尔也表示:“今天的交流,或许就能点燃一个未来科学家的梦想。”而这,正是基础教育回应“科教兴国”战略的最美注脚——以科学星火照亮少年成长路,为国家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奠基。
文 高晓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