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打破文化“沉睡”困境,让文化“活”起来

Komentar · 0 Tampilan

原标题:临沧:打破文化“沉睡”困境,让文化“活”起来 云南省临沧市,位于澜沧江与怒江之间,是多个少数民族世代栖息的家园,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与许多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一样,临沧也曾面临文化“沉

    原标题:临沧:打破文化“沉睡”困境,让文化“活”起来

    云南省临沧市,位于澜沧江与怒江之间,是多个少数民族世代栖息的家园,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与许多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一样,临沧也曾面临文化“沉睡”的困境:传统技艺后继乏人,古老智慧被束之高阁。

  

    2025腾冲科学家论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与开放合作(临沧)专题活动期间,临翔区和成·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傣族手工造纸、水金烙印、碗窑土陶等非遗产品琳琅满目,布朗族织锦、昔归团茶、磨盘陀螺等非遗传承技艺吸引前来参加活动的院士、专家学者纷纷驻足观看、询问。

    要让“沉睡”的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化无形文化为有形价值。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是探索这一路径的“先锋队”。这支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团队,曾因传统节目单一,一度面临观众流失的窘境。近年来,这支歌舞团以“老题材新编、老调子新唱”为思路,在古老民族歌舞中加入现代元素,让民族歌舞焕发新生。该歌舞团先后推出的《傣乡韵》《佤山情》等大型民族歌舞剧,在保留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同时,巧妙融入现代审美与创新表达,充分展现了耿马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佤山情》更是走出国门,登上多个国际文化交流舞台,收获广泛好评。

    在团长王峰的引领下,耿马民族歌舞团积极尝试将传统非遗元素与流行音乐、短视频融合。创作的《UP耿马》MV等“泼水舞曲”系列作品,在社交媒体迅速走红,成功推动耿马非遗从“博物馆式”保存迈入活力焕发的动态传承新阶段。

    如果说耿马民族歌舞团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那么岩更父女则是民族文化的“守护者”与“创新者”。

  

    农闲时节,岩更会带上女儿罕钰走村串寨收集民间音乐。他说:“趁村里老人都还健在,想把更多的民间音乐记录下来,这是我们的文化,不能丢。”这些民间记录收集的音乐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素材和源泉,从1999年开始创作至今,岩更已写下200余首傣族歌曲。

    在浓厚的家庭艺术氛围影响下,罕钰在2024年便开始创作傣族歌曲,凭借《岩》《孟定之滴哒啷》等歌曲迅速走进大众视野。大胆地将古老的傣族音韵与现代的电子节拍、流行旋律进行“混血”实验,这独特的创作风格瞬间激起了层层浪花。

    罕钰说:“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也常常与父亲产生分歧,但想法相互碰撞后往往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让民族音乐在传承与创新的张力中找到新的平衡点。”岩更父女在守护民族文化原生态基因的同时,不断注入当代活力,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民族文化“从保护到再生”的完整链条,用实际行动让民族文化真正“活”起来。

    真正的传承不是将文化封存于博物馆,而是让其流淌在时代的脉搏中,真正让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称为布朗族文化“活化石”的“牛肚被”纺织技艺,因技艺费时费力,曾一度面临失传。但如今,邦丙乡成立了南协村牛肚被纺织合作社,主动探索创新之路,将“牛肚被”独特纹理融入现代生活用品,开发出挎包、沙发巾、服饰、装饰画等文创产品,让“非遗”走进了生活。更借助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增收的双赢。

    傣族造纸工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手提包、台灯、扇子等各种文创产品,不仅在周边地区畅销,还远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目前,全市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98个、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13个,“沧源佤族木鼓舞”“临沧傣族构皮手工造纸工艺”等9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滇红茶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非遗代表性名录,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47名,39个村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

    在临沧,实施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民族文化精品项目也是硕果累累。

    《阿佤人民唱新歌》《月亮升起来》等歌曲传唱大江南北;微电影《阿佤兄弟》《大山里的微笑》等作品在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上荣获金奖;《我的乡村》《最后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报告》等作品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国首部以傣拳为题材的舞剧作品《勐相耿坎·傣拳师》获全省第十六届新剧(节)目展演优秀导演奖和优秀作曲奖;《宏仲嘎光》《菩仿》分别获第八届、第九届全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

    临沧还以“高端平台+大众传播”为路径,推动非遗从“小众传承”走向“大众共享”。除了腾冲科学家论坛,临沧还带着民族歌舞走进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展会,通过“展览+体验+直播”形式,让滇红茶制作技艺、沧源佤族木鼓舞、临沧傣族构皮手工造纸工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与现代观众面对面,好评如潮。

    为了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临沧充分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不断推动文化工作与时俱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客户端)

Komen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