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疾控中心提示:野生蘑菇勿轻食引发中毒可致命

评论 · 26 浏览

本报讯(记者 刘涛)在崇尚自然、追求养生的当下,很多人认为“野生等于绿色健康”,尤其是雨水过后,草丛中探出头的蘑菇,更被不少人视为大自然的馈赠。9月3日,市疾控中心发布提示,市民外出游玩时,务必保

    本报讯(记者 刘涛)在崇尚自然、追求养生的当下,很多人认为“野生等于绿色健康”,尤其是雨水过后,草丛中探出头的蘑菇,更被不少人视为大自然的馈赠。9月3日,市疾控中心发布提示,市民外出游玩时,务必保持警惕,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

    在野外生长的蘑菇中,有一种叫肉褐鳞环柄菇,其颜色不起眼,却是名副其实的“蘑界杀手”。如何辨认?市疾控中心提醒,要注意以下特征,做到“三看”,即一看菌盖,它的菌盖通常是灰褐色或肉褐色,表面布满褐色的鳞片,中间部分微微凸起,颜色比边缘更深,随着蘑菇生长,菌盖表面有时会出现像裂开一样的灰白色纹路;二看菌褶,把蘑菇翻过来,会发现菌褶是纯白色的,质地很脆,容易碎,更关键的是,菌褶和菌柄并不直接相连,中间有一圈明显的“洼地”;三看菌柄,菌柄颜色偏白或接近菌盖色,越靠近底部颜色越深,表面不光滑,带有灰褐色的鳞片。

    这种蘑菇长在哪里?这种毒蘑菇特别喜欢长在城市的绿化带里、树荫下,尤其是在松树、柏树、杉树下面的草坪上,有时候在香樟树下也能发现它的身影。

    如果中毒了会怎样?如果不小心吃了这种蘑菇,中毒过程非常“狡猾”,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不会马上发作,一般要等6个小时以上才开始出现症状;肠胃炎期,先是恶心、呕吐、肚子痛、拉肚子,严重时会出现脱水、低血压甚至低血糖,而这个时候检查肝功能,指标往往是正常的;“假好转”期,最坑人的就是这个阶段,肠胃症状好像消失了,让人误以为好了,但其实肝脏已经开始受损,转氨酶悄悄升高;肝损伤期,病情突然加重,出现黄疸、肝肿大、便血等症状,肝功能急剧恶化,可能导致大出血和多器官衰竭,非常危险。

    市疾控中心特别提醒,市民如果在吃过野生蘑菇后感到任何不适,要立即就医,一定要告诉医生吃了蘑菇,最好能提供照片或样本。切记不要被“假好转”欺骗,症状暂时缓解不代表真的好了,一定要配合医生作全面检查,尤其是肝功能检测。太原晚报

  【来源:太原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