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预售仅14万,最终票房4.05亿!陈佩斯戏台排片四连涨,碾压多部新片

Kommentarer · 0 Visninger

71岁的陈佩斯,抵押了北京的房子,自掏腰包拍电影。 预售第一天,票房只有14.3万元,排片被挤到深夜和凌晨。 几乎所有业内人士都摇头,认为这部讲述民国戏班故事的京剧题材电影,在当下流量为王的时代毫无机会。

  71岁的陈佩斯,抵押了北京的房子,自掏腰包拍电影。 预售第一天,票房只有14.3万元,排片被挤到深夜和凌晨。 几乎所有业内人士都摇头,认为这部讲述民国戏班故事的京剧题材电影,在当下流量为王的时代毫无机会。

  然而,上映40天后,这部电影的累计票房达到了4.05亿元,并在上映末期奇迹般地实现了票房和排片占比的“四连涨”,单日票房从25万一路攀升至150万,以0.7%的排片占比冲至单日票房榜第7位,碾压了多部同期新片。

  陈佩斯为这个项目打磨了八年之久,期间多次遭遇投资方撤资,最大的一次撤资金额高达6000万元。 为了填补资金缺口,陈佩斯抵押了个人房产,据其老友朱时茂透露,陈佩斯个人账户一度仅剩几百元。 朱时茂自己也拿出了100万元的养老金支持老友。 主要演员如黄渤、姜武等,均以零片酬或极低片酬出演。

  影片上映初期,处境极其艰难。 原定于7月17日上映,但因与多部商业大片撞期,预售极其惨淡,被迫改档至7月25日。 点映前三日,票房仅收137万元,排片率低至5%,且多为深夜等“垃圾时段”,业内预测其总票房难以突破2亿元。

  转机来自于点映带来的口碑发酵。 影片在豆瓣开分8.0,猫眼评分高达9.5。 高口碑推动上座率从不足7%一路飙升至80%以上。 院线经理们迅速反应,开始将影片排片从午夜场调整至黄金时段,排片占比从最低谷的0.2%逐步回升。

  观众的自发传播成为影片逆袭的关键力量。 在抖音,“为陈佩斯冲票房”话题阅读量破亿,大量“戏腔变装”、“名场面混剪”等短视频刷屏。 许多看着陈佩斯小品长大的70后、80后观众,发起了“还陈佩斯一张电影票”的行动。 数据显示,影片观众中,80后占比高达45%,但00后观众也占到了28%,打破了传统戏曲题材电影只能吸引中老年观众的窠臼。

  影片的制作细节体现了剧组的用心。 戏服由苏州百年绣匠手工缝制,一件大褂耗时三个月;为符合民国氛围,水衣子的颜色不对,道具组重做了三轮。 71岁的陈佩斯在拍摄过程中拒绝使用替身,亲自完成撞柱、跪地、自扇耳光等高强度戏份。

  影片的演员表演获得了高度认可。 黄渤零片酬出演包子铺伙计大嗓儿,并为此苦练京剧;姜武将军阀的蛮横与荒诞演绎得入木三分;尹正为饰演名角金啸天暴瘦20斤。

  《戏台》的逆袭现象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和讨论。 其成功被视为一次“内容品质”对“流量法则”的挑战。 人民日报对此发表评论,指出“在笑声可以被算法构建的时代,陈佩斯的喜剧显得尤为稀有”,认为影片“用喜剧解构荒诞,以笑声叩问现实”。

  中国电影家协会2025年度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近三年头部影片制作成本中,流量明星的占比下降了12%,而编剧及艺术指导岗位的薪酬则上浮了37%。 国家电影局2025年Q2产业报告表明,中小成本影片投资占比提升至45%,较去年同期增长17%。

  影片的投资回报率相当可观。 以约1亿元的制作成本,最终收获超过4亿元的票房。 按照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分账规则,片方通常能获得约37%的分成,这意味着《戏台》的片方收入约为1.5亿元,扣除成本后净赚约5000万元。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