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隐蔽战线中的动人故事,原创音乐剧《音符密码》南京首演

评论 · 23 浏览

9月3日晚,江苏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原创音乐剧《音符密码》在南京雨花剧院隆重首演。该剧以1940—1941年沦陷中的南京为背景,讲述了中共地下党员凌皎以音乐为武器,在隐蔽战线展开斗争的动人故事。

  9月3日晚,江苏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原创音乐剧《音符密码》在南京雨花剧院隆重首演。该剧以1940—1941年沦陷中的南京为背景,讲述了中共地下党员凌皎以音乐为武器,在隐蔽战线展开斗争的动人故事。

  

  

  原创音乐剧《音符密码》塑造了一位身负使命、兼具才情与胆识的地下工作者形象。女主人公凌皎以“亲日钢琴家”的身份为伪装,将五线谱化为传递情报的密码,将演奏现场变为没有硝烟的战场。与她命运紧密交织的作曲系学生梁明益、青年作曲家魏敞,同样以音符铭刻战争伤痕、以艺术寻求救赎之路,三人共同谱写了一曲跨越时空的青春之歌。

  

  饰演凌皎一角的是南京市歌舞剧院青年演员杨雨蒙,她在接受采访时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参演感受:“我能想象到在当时那个年代的人是怎么样为了自己的信仰而不顾一切的,尤其是潜伏在夜幕下的共产党员们。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也要看见历史、触碰历史、还原历史。”

  

  剧目将严肃的抗战主题与当代音乐剧的审美表达相融合,实现主旋律题材的青春化表达。采用倒叙手法,从九年后男主人公梁明益回到重建的故园寻找钢琴老师凌皎的踪迹开始,逐步揭晓乐谱背后隐藏的秘密。故事在惆怅的氛围中透出希望,传递出战争年代中不灭的理想之光。

  

  《音符密码》的舞美设计别具匠心,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聚焦凌皎家、梁明益家和中华大戏院三大主场景,运用移动条屏实现时空切换。特别设计的音符造型灯球随情节起伏升降明灭,既点亮舞台视觉,又隐喻音乐之中蕴藏的希望与力量,增加浪漫主义色彩。同时,雨花台、城墙、太平南路、中山北路等南京地域元素的有机融入,也唤起了观众对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情感共鸣。

  

  本剧的艺术总监钱态与记者分享了这部剧的创排幕后故事,“当时我对这个剧的题材特别感兴趣,用音乐剧的形式,讲中共地下党员以音乐为武器展开斗争,我觉得这既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挺有浪漫色彩的。”在舞美设计上,钱态要求要“点到为止”,不要搞满堂景,而要将更多的空间给演员去呈现发挥,“我希望这个戏在意和实之间达成一个平衡,写意的同时也要表达出现实意义,展现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也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音乐剧音乐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本剧主题曲《故园》融入鲜明的五声调式色彩,旋律深情而凝重,抒发了凌皎对故园的眷恋,以及青年艺术家的精神追求。而在刻画谍战情节部分,则创造性运用“托卡塔”体裁,以紧凑的节奏与复调织体模拟电报声波,强化戏剧张力,再现情报传递的惊心动魄。“所谓音乐剧,首先是音乐,要用音乐去叙述故事,呈现人物,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用音乐反映历史画面,我认为这部剧做得很好。”

  

  

  首演在主题曲《故园》中落下帷幕,“终有一天,当故园春回,那时凝结的动机回响,那是大调式的明亮……”为观众带来温暖与希望,留下悠长余韵。现场观众李先生看完剧后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这部剧和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抗战剧不同,演员们很有青春活力,充分体现了年代精神,在这部剧中我对那个年代年轻人的理想和奋斗感同身受。”观众薛女士对舞台美术印象深刻,“一开场我觉得非常惊艳,用幕布和投影共同营造出了一个非常多变的舞台,包括舞台场景的塑造,当我看到断壁残垣的南京城打出来的时候还是比较震撼的。另一方面让我耳目一新的是这部剧的曲目很朗朗上口,曲调非常有节奏,我觉得作为一个观众很容易被吸引到。”

  该剧由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市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南京市音乐家协会、南京市歌舞剧院、南京文化艺术中心联合出品,并得到江苏省国家安全厅指导,由南京雨花剧院与南京市禾语世纪文化演出有限公司联合制作,南京市歌舞剧院演出。

  据悉,原创音乐剧《音符密码》首轮演出将持续至9月5日,此后将作为雨花剧院驻场剧目长期演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视频|沈昭

  校对  潘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