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鱼群河中丧命,深海怪鱼却活力四射,为何能逆天生存?

코멘트 · 7 견해

澳大利亚的河里漂着成千上万条死鱼,场面让人看了心里发毛。上周,外媒爆出消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一条河里发现了近百万条腐烂的鱼,另一个湖泊里也有1800条死鱼。干旱、热浪和海藻把水里的氧气“偷”走了

  澳大利亚的河里漂着成千上万条死鱼,场面让人看了心里发毛。上周,外媒爆出消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一条河里发现了近百万条腐烂的鱼,另一个湖泊里也有1800条死鱼。干旱、热浪和海藻把水里的氧气“偷”走了,鱼儿们活不下去了。

  

  科学家说,水里缺氧不是什么新鲜事。过去几十年,全球的海洋、河流、湖泊里,缺氧的地方越来越多。鱼儿们呼吸困难,很多人为因素让情况更糟。比如,工厂排污、农业肥料流进水里,导致海藻疯长,把氧气耗光。数据显示,全球海洋有超过500个“死区”,也就是氧气少到几乎没有生物能活的地方。

  

  澳大利亚政府急了,计划往河里、湖里“打氧气”。这招听着简单,就像给鱼儿们装个氧气泵。他们希望这样能救活更多鱼,保住当地的生态系统。毕竟,鱼死了,靠水吃饭的渔民和周边居民日子也不好过。

  可就在大家为缺氧头疼时,美国加利福尼亚湾却传来了让人惊讶的消息。科学家在那儿发现了一群“超能鱼”。这些鱼生活在几乎没氧气的深海里,照样活得生龙活虎。研究人员用了高科技水下机器人,潜到600到1000米深的海底观察,结果看呆了。

  

  这些鱼里,有毒鳗、长尾鳕鱼和棒棒糖猫鲨,个个都是“耐缺氧高手”。科学家测了水里的氧气浓度,比正常海水的1%还低,甚至只有其他低氧鱼能忍受的十分之一到四十分之一。换句话说,这地方对大部分鱼来说是“死亡禁区”,但这些鱼却游得欢快。

  研究人员在《生态学》杂志上写了他们的发现。2015年,来自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九名科学家,带着水下机器人在加利福尼亚湾忙活了好几趟。他们想搞清楚,这些鱼是怎么在这么极端的环境里活下来的。毕竟,那里的水又暗又冷,氧气少得可怜。

  

  这些鱼长得也有点“怪”。尖嘴鳗和棒棒糖猫鲨,头特别大,鳃是鲜红色的,估计能更高效地从水里“吸”氧气。它们的身体小,软塌塌的,骨头也不硬,省着点氧气用。科学家猜,这些鱼可能天生就适合这种“极限环境”。

  为什么这些鱼偏偏爱待在氧气最少的地方?科学家推测,它们可能是为了找吃的,或者躲避天敌。在缺氧区,别的生物活不了,竞争少了,食物可能更好找。海底有些地方还有蜗牛、海星,但氧气最少的地方,连这些小家伙都看不见,海底就像月球表面一样荒凉。

  

  中国在这方面也没闲着。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江河湖泊的治理力度,比如长江流域的生态修复。数据统计,2024年长江水质优良率达到98%以上,比十年前高了不少。这说明,只要努力,水里的鱼儿也能活得更好。

코멘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