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第一天去幼儿园“不哭”的孩子,大多来自于以下家庭

评论 · 0 浏览

对于初次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独自去陌生的学校,这样的生活很难让他们感到放松。 因此,在幼儿园见到家长与孩子因为分离互相道别时,孩子的哭闹就成为常见现象,也很容易让父母感到

  对于初次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独自去陌生的学校,这样的生活很难让他们感到放松。

  因此,在幼儿园见到家长与孩子因为分离互相道别时,孩子的哭闹就成为常见现象,也很容易让父母感到担忧。

  然而有些孩子却能够做到在与家长分开后平静与老师一起入园,这样的情况又是因为什么呢?

  近日,就有幼儿园老师就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了这样一段经历,并总结出有一个特点的家庭中,孩子不哭的情况更常见。

  哭闹情绪反应的影响因素。

  老师在总结出不爱哭的家庭特点时并没有过多强调父母自身条件的优秀,而是指出家庭中有一个特点就能大大减少孩子们上幼儿园时哭闹的情况。

  许多家长看到这段经历后也纷纷在下面讨论,并在评论区发表对这条总结的意见,发现了与自己家庭特征的符合性。

  老师的总结虽然没有指出具体特征,但是大家提供的家庭条件中大多都能找到共同点,家长们也开始重视自己养育孩子时的教育模式和家庭环境。

  因为有些家庭中确实存在孩子们上幼儿园时哭闹程度明显高于不哭闹家庭的现象,由此也可以看出环境因素对情绪影响的重要性。

  首先,提前接受早教后上幼儿园孩子与从没上过早教直接上幼儿园孩子入园时情绪平稳程度差异就能明显看出早期教育一定会对后期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毕竟早教阶段就已经学习过幼儿园知识内容的孩子们,在入园时就对这个地方有了大致了解,并且能够预想到自己来幼儿园后会做什么。

  而从未上过早教的孩子们初次接触幼儿园时没有任何信息准备,无法想象自己即将体验到的新奇事物,就会对未知产生恐惧感和不安情绪。

  因此,能够顺利入园的孩子往往都有一段较长时间接受早教的经历。

  其次,来自高质量陪伴性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们与低质量陪伴性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们,入园时情绪稳定程度和哭闹情绪反应都会差异明显。

  具有高质量陪伴性的家庭中,父母会经常陪伴孩子进行亲密互动,注重与孩子交流情感,让孩子在相处中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同时,他们对于自己的陪伴质量也有认知意识,会尽量保持自己陪伴时情绪稳定并积极,给孩子展现出愉快的一面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这样,享受高质量陪伴性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积累起强大的安全感,当他们面对未知事物时,会因为对父母质量陪伴的熟悉感而平静应对。

  反之,低质量陪伴性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们,在生活中很难频繁接收到父母的陪伴,与父母交流互动时也多为传达任务和交流事务性内容。

  这样,低质量陪伴性的孩子们更容易对父母产生抗拒心理,也更无法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关心。

  因此,他们在面对入园这样仅仅是与父母暂时分开的事情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情绪,并进行激烈反应。

  最后,有远见的父母们为了培养更独立的孩子,从小就会锻炼他们一人独处生活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逐渐接受独处状态,并学会应对。

  有些父母是希望通过这样的锻炼来提升自己孩子的自理能力,而有些父母是因为自身工作原因需要长时间让孩子独处。

  不管哪种情况,只要在锻炼孩子独处能力时将其视为成长阶段一部分,并安全地引导他们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儿童心理专家表示这样都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适应能力影响情绪。

  除了教育阶段、独立性和家庭陪伴性三种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幼儿园入园时儿童情绪。

  例如幼儿园的环境设置和师资力量,对幼儿园进行评测调查时发现,环境温暖舒适、老师友好善良、专业知识丰富且会耐心教导孩子们的幼儿园更受儿童欢迎。

  这样一来,在这样园区环境中生活了较长时间的孩子们就更容易对幼儿园产生熟悉感和归属感,从而在面临入园时表现出平稳情绪。

  相反,如果对环境不熟悉或者对环境产生排斥感就会产生封闭情绪并进行激烈反应的儿童,在面临亲人分离后一般都会表现出强烈不安情绪。

  同时,这种适应能力较差的儿童在上学期间不仅无法快速适应新环境,而且还难以接受新知识,因此教育专家认为这样的儿童智商水平也相对较低。

  此外,幼儿园给予儿童主动探索新环境机会程度也会影响儿童适应新环境的速度,以及入园时情绪的平稳程度。

  在一些开放式环境中,儿童初次到达幼儿园后能够主动选择去各个区域自由探索,让他们能主动接受新环境。

  而在一些封闭式环境中,老师会引领儿童进行参观活动,这样虽然更能让教师主动引导儿童探索新环境,但是因为教师行为是主动进行探索而非儿童主动探索,因此这类活动较难得到儿童主观认可。

  因此,在宣告儿童新环境探索后大多数儿童都表现得非常抗拒,它们会倔强地拒绝跟随老师进行参观活动,从而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对入园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极大抵触心理。

  家长心态调整。

  除了上述因素外,家长面对幼儿园初入阶段所持有心态调整同样重要。

  许多家长在面临孩子初次上校园后表现出的担忧和焦虑情绪,会无意识地强化传递给孩子,让他们也体会到情绪不安定,从而不安定地入园。

  此时如果艰难地进行了分离,就会给他们留下上学痛苦的印象,因此以后每次上学都会抗拒入学过程,导致更多情况下上学哭闹。

  如果家长能够保持放松状态对待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件事,积极、愉快地与孩子进行道别,相信这样愉快态度也会传递给孩子,不安定情绪也就不会出现。

  同时,在进入上学前阶段,家长们将时间还给自己,也应该尽量保证自己每天可以有一段独立处于放松状态进行充电休息的时间段,来提升教育品质以及生活幸福感。

  如此,家长们不仅拥有更积极健康心态,还能影响到儿童,让他们轻松自然面对上学、学习等环境变化。

  综上所述,影响儿童行为反应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如果父母能够注重高质量陪伴,同时培养良好的育儿心态并帮助儿童锻炼独立能力,幼儿园入学哭闹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校对 庄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