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篇报告文学《微光志——解码国之重器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以下简称《微光志》)新书首发式在江门购书中心举行。“科学照耀心灵——百校同读《微光志》科普公益活动”同步启动。
《微光志》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江门市委宣传部、开平市委宣传部、开平市文联等单位联合策划,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作者、江门市文联原主席尹继红历时3年追踪、10多次深入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室,采访近百位科学家和建设者,通过深入而全面的记录,聚焦江门中微子实验这一重大科学项目的建设过程。该作品为“新大众文艺”提供新脚本,为时代留下记忆,向科学致敬。
《微光志》首发:一部写了17年的“实验史记”
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启动运行取数,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在中微子实验领域跻身世界前列,而《微光志》恰如一部详尽的“实验史记”,清晰勾勒出实验从构想到落地的艰辛与辉煌。
书中细腻刻画了科研团队的执着坚守、一线工人的默默付出、国际合作的智慧碰撞,以及本土企业的技术突破。尹继红分享了他的创作感言:“感恩江门这片热土接纳了实验基地与文字记录者,感恩与众多科学家的相遇,让我成为了一名虔诚的‘追星人’。从他们身上,我真切体会到何谓‘平凡铸就伟大’。”
《微光志》的价值与品质,得到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高度认可。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院士亲自为本书作序,书中更凝聚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专业审核力量,确保内容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首发式上,花城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张懿对这部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张懿指出,《微光志》用文学之笔为公众架起了通往中微子科学的桥梁,展现了科技工作者“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决心与毅力,是花城出版社在科学传播领域的一次重要实践。
百校共读启动:传承“院士之乡”科学精神
此次活动同步启动的“让科学照耀心灵——百校同读《微光志》科普公益活动”,更是将科学精神的传播推向深入。
江门素有“院士之乡”的美誉,千分之一的土地孕育出34位涵盖多个领域的院士,而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装置延续了这份科学传承,凭借国际领先的规模与精度,吸引了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760位科学家共同钻研,让“敢闯敢试、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在侨乡深深扎根。
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指出,该书在江门首发,是以文载道,传承“院士之乡”薪火的江门担当;是秉持文艺初心,记录时代故事的江门作为;也是多方合作共赢,提升文化传播效能的江门展现。该书的发布不仅是一次科学征程的文学见证,更是江门探索“科技+文艺”深度融合的新起点。
为推动科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的深度融合,“百校同读《微光志》”科普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向大中小学捐赠图书。活动现场举行的爱心赠书环节暖意融融,截至目前,捐赠图书总量已近3000册,这些承载着科学梦想的书籍即将送往各中小学校图书馆。
未来,花城出版社将以《微光志》为起点,推出更多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的优质著作,让更多人感受科学的魅力、见证中国科技的进步。而江门也将以本书为纽带,推动“科技+文艺”深度融合,依托重大科研平台,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创作。
文|记者 梁善茵 通讯员 陈诗泳 罗铱珊
图|郭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