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千年海丝路·薪火少年传——馆校共育海丝情主题展”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开发区实验小学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由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开发区实验小学、广州海事博物馆主办,广州童湾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在活动现场,学生创作的模型、艺术作品与博物馆实物展示超350件/套。展览以“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主题,通过“实物叙事+儿童视角”的展陈方式,让学生成为展区讲解的主导者,畅谈创作背后的灵感源泉。
展览共分为四大主题展区,再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第一展区“浩浩江海”通过地图、生态模型、学生绘制的季风图等,展示珠江三角洲与海洋的密切关系。
第二展区“海不扬波”以非遗作品、瓷器碎片等生动还原南海神庙码头的历史场景,展现南海神庙在我国对外贸易交往中的历史意义。
第三展区“创造工坊”聚焦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通过水密隔舱模型、船模等作品,展现航海科技的演进与创新。
第四展区“港口码头”则模拟古代港口的繁荣场景,并设置非遗体验、外销瓷纹饰设计等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沉浸式感受海上贸易的文化魅力。
本次展览突破了传统博物馆进校园展览的单一叙事模式,以“儿童视角”为核心,将学生的模型、艺术创作融入展陈主线,实现“实物叙事”与“儿童表达”的有机结合。
展览不仅呈现历史知识和文物,更强调在现代语境下学生的参与感与创造力,体现“馆校共育”教育理念的实践创新。
据记者了解,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开发区实验小学与广州海事博物馆已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开发、教育创新与教师赋能工作坊等项目。
目前,合作开发的综合实践课程已顺利完成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并融入趣味性较强的海丝大冒险NPC游戏等实地研学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并非一成不变。随着馆校合作的深入推进,更多的学生作品将不断被呈现。
展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更拓展了学校教育的边界,将博物馆资源转化为生动的课程资源,推动基础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深度融合。
文 | 记者 何文涛 通讯员 海博宣 华附开小宣
图 |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