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外卖大战烽烟未熄,线下门店之争狼烟已起。
京东“折扣超市”、美团的“快乐猴”、阿里的“超盒算NB”,三大即时零售平台已经在多个城市排兵布阵,再次开打抢人、抢钱、抢地盘的战争。
一、外卖大战,中场休息
在京东外卖喊出“百亿补贴”,刘强东亲自送货加持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外卖大战,就此展开。
美团外卖首先接战,与京东外卖在城市加盟商、合作骑手、独家商户等领域,展开较量,一时间你来我往,难分仲伯。
而就在吃瓜群众认为,饿了么 可能要被挤压致死的情况下,局面戏剧化转变。
按照阿里巴巴集团的整体改革安排,饿了么 并入了淘宝体系,并以“淘宝闪购”先锋官的身份,突然杀入外卖战场。
至此,所谓的“外卖大战”,已然成为“即时零售”大战,谁都不能输,谁也输不起。
一个季度的拼杀之后,京东、美团、阿里,分别以 Q2财报的形式,露出了战争之后的惨烈。
财报信息显示,京东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实现收入约139亿元,营业成本144亿元,经营费用144亿元,亏损148亿元。
换句话说,卖了多少,亏了多少。
京东集团CEO在近期接受专访时,已经将这场竞争定义为内卷式的恶性竞争,并明确表示“我们不做没有长期价值的事”。
——换句话说,京东暂时离场。
和美团和京东相比,阿里的优势不在于零售经验,而在于其作为一家“广告公司”的强大流量变现能力和雄厚的资本。这些让阿里有能力且有意愿将外卖业务作为获取高频流量和用户数据的来源,接下来打持久战。
——淘宝闪购有点儿美国那个意思,参战最晚,获利最大。
从阶段性结果来看,美团依旧在外卖单位经济效益和市场份额上明显领先。王兴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美团目前每单外卖赚不到一块钱,但这也是三家中唯一一家还能赚钱的。
——美团当年打江山不易,如今坐江山更不易。
财报发布以后,三家都在外卖话题上减少了声量,做中场休息。
因为,有更大的第二个战场,等着开局。
二、折扣门店,实力决战
就在8月底,河北涿州、上海青浦、浙江杭州,分别以“京东折扣超市”“美团快乐猴”“超盒算NB”三个品牌的折扣超市,各自开业。
这是京东、美团、阿里 开启的线下战场,也是这三家电商平台的供应链硬实力大决战。
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货找人,拼消费端能力,其核心表现是流量。
第二个阶段,是人找货,拼供应端能力,其核心表现是价格。
如今,已经到了第三个阶段,人和货之间的场景匹配,这是一场全供应链的能力大决战。
为了走到这一步,几大电商平台都经历过了 拼价团购、社区零售、源头直供、自建物流等步骤,过程或波澜壮阔,或一地鸡毛,但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团队。
随着社会上的几家折扣零食店,取得了一定的商业成功,电商平台此时基本都确定,折扣电商的商业时机到了。
折扣门店的运营,不仅仅是商品供应链的全能力,还有传统商业的人效、坪效与品效的综合运营能力,可以说是几个企业之间的综合实力比拼。
这次,更是谁都不能输,谁也输不起。
三、商战至此,并非幸事
在外卖大战期间,消费者因为抽到了免单券、0元购,而欢呼点赞。
但实际上,商家、骑手、商家工作人员都在疲于奔命。
更可悲的是,平台自身也同样巨亏百亿。
这场由京东发起的价格战,看不到赢家。
最需要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是,阿里巴巴和美团的新战略,都定义在人工智能;另外阿里巴巴在云计算,美团在机器人,京东在智能物流等领域,也都投资巨大,且有所成就。
如今,这些科技企业被迫将百亿利润,消耗在打折券和口水战里,对社会资源,实际上是损失。
这是典型的内耗,内卷。
如今,国际大形势面临千年未见之大变局,希望中国的科技企业,能真正聚焦于“科技”,比比专利,比比创新,而不是比酒量。
毕竟,商业的本质,是价值,而不是价格。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