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新增多篇“科学课文” 南仁东星、中国空间站等相关内容入选

评论 · 0 浏览

2025年秋季语文教材新增南仁东星、中国空间站等科学课文,展现科技成就与科学家精神。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洋洋 济南报道

  2025年秋季开学,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新增多篇科学相关课文,其中《天上有颗“南仁东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引起众人关注与热议。

  记者查询发现,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由作家王宏甲的长篇传记文学改编而成,讲述了科学家南仁东如何从一个痴迷星空的孩子成长为让世界瞩目的科学家的故事。

  南仁东是中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天眼”(FAST)的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南仁东星”。该篇课文从南仁东童年看星星的往事写起,讲述他心怀理想外出求学,后来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带领团队在贵州艰难选址,最终建成“中国天眼”的壮举。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新学期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中,八年级还新增《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一文,这篇文章作为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备受重视。

  记者查询发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来自2021年媒体刊发的一篇新闻报道,全文仅459字,呈现的是中国航天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文章从神舟十二号发射,到顺利入轨,再到成功对接、航天员乘组进入轨道舱,以及后续工作,全部涵盖,是一则具有重大新闻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新闻消息。

  济南一中学资深语文教师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小学教材中关于中国科学家、中国科技成就的文章篇幅增多,除南仁东星、中国空间站等内容外,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等内容也被编入语文教材。

  统编版语文教材编写组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仁东等科学家形象进入语文教材,体现了科学家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的有效呼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