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创新研究正引领微型机器人技术进入新的领域。一支由软微机器人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凯文·陈领导的团队,正在开发一款灵感源自大黄蜂的蜂型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翅膀振动频率惊人,每秒可达400次,旨在模仿自然界中大黄蜂卓越的飞行技巧。
该机器蜂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执行特定任务,如在人工环境中进行授粉。特别是在那些传统蜜蜂难以生存的地方,比如装备有紫外线照明的室内仓储农场,这款机器人将发挥关键作用。研究人员表示,这款微型机器人甚至可能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发挥作用,例如在火星上协助种植作物。博士生萧怡瑄指出:“在火星上,你不太可能携带大量自然昆虫进行授粉,这正是我们的机器人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
这款蜂型机器人不仅体型小巧,重量甚至轻于一枚回形针,而且通过创新的柔性肌肉设计实现了飞行能力。这些肌肉能够快速收缩和伸展,驱动翅膀振动。研究团队还在探索一种更为节能的变体,这款机器人不仅具备飞行能力,还能跳跃。它的尺寸比人类拇指还要小,能耗比飞行版低了约60%,有效负载能力却是飞行版的10倍。实验显示,这款跳跃式机器人能够携带两倍于自身重量的物体,其最大负载潜力可能超出目前的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