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挖出唐三彩激动不已,暑期研学火爆河南,你家娃参加了吗?

评论 · 0 浏览

河南洛阳的宜人坊研学营地里,11岁的小男孩白健熙挥着小铲子,兴奋地喊:“快看!我挖到瓦当碎片了,还有唐三彩!”他手里的“宝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旁边的同伴们也围过来,眼睛里满是好奇。暑假快结束了,

  河南洛阳的宜人坊研学营地里,11岁的小男孩白健熙挥着小铲子,兴奋地喊:“快看!我挖到瓦当碎片了,还有唐三彩!”他手里的“宝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旁边的同伴们也围过来,眼睛里满是好奇。暑假快结束了,二十多个来自深圳的小学生正两两一组,蹲在黄土堆里,小心翼翼地挖着,个个都像在寻宝,脸上洋溢着笑。

  

  胡菀是个小机灵鬼,她第一个挖齐了所有“文物”。她得意地说:“这次挖宝让我觉得历史可有意思了!以前只在课本上看,现在亲手摸到,感觉不一样!”带队老师彭宁在一旁笑着点头:“研学游跟普通旅行不一样,孩子们带着问题来,学得更深,记得也更牢。”

  今年暑假,研学游火得不得了。洛阳的营地里,孩子们不光挖“文物”,还能学做壁画、体验非遗手工,甚至用平板电脑探秘夏朝的秘密。家长们也乐意花钱让孩子参加这种活动,因为既能学知识,又能玩得开心。数据显示,河南的研学游市场今年暑假又大了不少,报名人数比去年多了两成。

  宜人坊营地的首席导师李莹说:“模拟考古课这几年特别火,暑假排了200多场课,场场爆满!”营地靠着洛阳深厚的历史底蕴,开发了160多种课程,涵盖历史、艺术、科技、自然,还有体能训练。光是暑假,他们就接待了5000多个学生,连海外的孩子都跑来玩。

  孩子们为什么爱来?因为活动设计得有趣。比如,参观完河南古代壁画馆,孩子们会自己动手画壁画,从调颜料到上色,一步步来。画完还能把作品带回家,跟爸妈显摆。李莹说:“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孩子们不光学到东西,还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研学活动更“高科技”。一群孩子拿着平板电脑,跟着动画角色“小夏”逛虚拟的夏朝都城。11岁的王资皓玩得不亦乐乎,一边看屏幕上三千多年前的城池布局,一边跟同学讨论:“这网格是干啥用的?跟现在的城市规划有啥关系?”他还追着老师问个不停。

  

  博物馆的研学老师田园说:“我们用数字化的方式,把古老的历史讲得生动有趣。孩子们玩着游戏,历史知识就记住了。”暑假里,这家博物馆办了200多场研学活动,吸引了4000多人参加。每个孩子都玩得舍不得走。

  河南文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曾瑜也很有感触。她说:“研学活动得做得深入,孩子们才会真心喜欢。”她公司今年推出了“行走河南”“寻根河南”等夏令营,主打沉浸式体验。比如,孩子们可以穿上古装,学做宋朝的手工艺,感觉就像穿越了一样。光是暑假,他们就服务了3000多个学生。

  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也抓住机会,推出了“我在宋朝的一天”活动。孩子们可以扮演宋朝的工匠、医生,甚至是诗人,通过完成任务了解宋朝的建筑、造船、医学和文学。景区负责人邢潇月说:“研学团在园区待的时间长,平均6.5小时,比普通游客多三倍。他们还爱买纪念品,二次消费占了45%!”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还让景区赚得盆满钵满。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玩中学,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很多人离开时都说:“明年还要来!”

  王资皓就是其中一个。活动结束后,他在二里头博物馆的教室里,还跟老师聊着“网格”对后世城市的影响,眼睛亮亮的。他说:“我明年一定再来,还要带同学一起!”这股对历史的热情,估计会跟着他好多年。

  

  河南的研学游为什么这么火?一方面,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只满足于考试成绩,更希望他们有见识、有体验。另一方面,河南的文化资源太丰富了,从夏朝到宋朝,历史遗迹随处可见,研学产品自然也好开发。河南省研学旅行教育协会的姬东说:“今年暑假,河南的研学游市场规模又扩大了,产品也更丰富,成了文旅市场的新动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