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生今年57岁,是一位退休职工,平时最喜欢的事就是泡壶浓茶,一坐就是半天。前几年查出血压偏高后,他非但没有减少喝茶的频率,反而越喝越多。
最近,他发现身体有些不对劲,头晕、手脚发麻、饭量也变差了。去医院一查,医生看了他的血压记录和喝茶习惯后,提醒他:“你这茶喝得太猛了,身体可能正悄悄发生5种变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喝茶不是对身体好吗?为什么却对高血压患者另有隐患?
喝茶不是人人都适合,高血压人群要特别注意
很多人觉得茶是“天然饮品”,喝再多也没负担。实际上,不同茶叶的成分差别大,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同。尤其是高血压患者,长期大量饮茶,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
茶里含有咖啡因、茶多酚、氟化物等物质,虽然这些成分在适量时有益,但摄入过量反而可能扰乱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
一些研究观察到,高浓度茶水可能让血压波动更频繁,特别是空腹饮用或晚上临睡前喝茶的人,症状会更明显。
一项追踪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量饮茶人群中,原本血压控制平稳的人,有近四分之一出现波动加剧的情况。而其中约七成是每天喝三杯以上浓茶的人。
虽说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喝茶行为,但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尤其是原本就血压偏高的人,更该留个心眼。
喝茶太多,高血压人群身体可能出现这5种变化
长期大量喝茶,特别是浓茶、绿茶、乌龙茶等刺激性较强的品种,如果不注意控制量,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或许会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变样”:
1. 睡眠质量明显下降
不少人喝茶提神,尤其是工作时、开车时,一杯接一杯。但对于血压偏高的人来说,晚上睡不好,身体恢复能力就差。
茶里的咖啡因可能让人心跳加快,脑子停不下来,长此以往,睡眠结构紊乱,第二天血压更容易飙升。
2. 肠胃功能开始变弱
茶水偏寒,特别是空腹喝浓茶,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让肠胃黏膜变得更敏感。
有些高血压人群本就消化能力不强,喝茶太多可能引发食欲下降、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营养摄入跟不上,身体自然“亏空”。
3. 骨密度逐渐下降
这点很多人容易忽略。茶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会影响钙的吸收,而高血压人群本身钙流失就比普通人快。如果喝茶量大、不注意补钙,很容易骨头“变脆”,增加骨折的风险。
4. 心率不稳定,容易心悸
大量喝茶后,有人会感到心跳加快、胸口发紧。这是因为茶碱和咖啡因会刺激交感神经,让心率加快,尤其是在焦虑、紧张或者身体疲劳时,症状更明显。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心率不稳等于血压控制也难。
5. 血压波动更频繁,难以稳定
很多人不以为意,结果等到头晕、突然跌倒时才警觉,为时已晚。
喝茶也讲究方法,高血压人群这样调整更安心
不是说高血压患者就不能喝茶,而是要讲究方式。生活中很多习惯稍微一动调整,就能减少对身体的刺激,达到“喝得舒服、血压也稳”的状态。
首先,浓茶不宜多喝,淡茶才是日常之选,可以保留茶的香味,又减少刺激。其次,喝茶的时间点要避开空腹和临睡前,这两个时间段身体最敏感,受刺激容易出问题。
再者,选茶种类也有讲究。绿茶、乌龙茶刺激性较强,高血压人群建议选择红茶、黑茶这类经过发酵、性温和的茶叶,对胃和神经系统的刺激更小。
具体来说,以下这些调整建议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与“喝茶”共处:
早上起床后不要马上喝茶,先喝一杯温水;
每次泡茶不要过浓,茶叶用量控制在一小撮即可;
避免边工作边大量喝茶,注意节制频率;
晚饭后尽量不喝茶,尤其是晚上八点以后;
喝茶时尽量不要同时吃高油高盐食物,避免加重负担;
注意身体反应,如果喝完茶后有头晕、心悸、胃不适等症状,要及时减少用量;
可以适当轮换茶种,不要长期只喝一种,以防成分积累过多。
温馨提醒
很多人喜欢喝茶,是因为那种清香带来的安慰感。但高血压患者更需要“喝得健康”而不是“喝个过瘾”。该享受的时候享受,该节制的时候也不能手软。
茶虽好,并不是多多益善。真正的健康,是在懂得适度中体现。与其一味追求“解渴提神”,不如仔细观察身体的反馈,做出更适合自己的生活调整。
高血压本身就需要长期管理,每一个生活细节,都是加减分项。茶水虽小,背后的影响却不容小觑。喝茶这件事,值得每一个人重新审视。
1. 王艳红, 刘文忠. 长期饮茶与血压水平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8, 39(5): 653-657.
2. 李志强, 陈涛. 不同茶类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比较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42(10): 112-116.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