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修复用面团?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揭秘黑科技!

コメント · 3 ビュー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中心最近火了!这里不是一般的博物馆,而是能让你亲眼看到“文物医生”怎么把老古董修得跟新的一样。快跟着我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用传统手艺和黑科技,让破旧古画重焕生机的! 这个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中心最近火了!这里不是一般的博物馆,而是能让你亲眼看到“文物医生”怎么把老古董修得跟新的一样。快跟着我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用传统手艺和黑科技,让破旧古画重焕生机的!

  

  这个文物保护中心就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面积足有5586平方米,实用面积近4000平方米,规模在北京市可是数一数二的。中心分三层,有专门修有机质文物的地方,比如古画、书籍,还有修无机质文物的地方,比如陶瓷、青铜器,还有高科技实验室。里面有226台设备,其中25台是顶尖的,比如能给文物做“CT”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国内领先!

  

  文物修复的第一步,清洗特别有意思。比如修一张明代的古画,不能直接用水洗,不然脏东西会渗进画里。修复师们想了个妙招,用莜面、甘油和水和成面团,像揉面一样把画上的灰尘和污渍粘下来。听起来是不是跟咱们平时做饭有点像?这样既能清洁,又不会伤到脆弱的古画。

  

  清洗完后,修复师要干一件更牛的事,叫“揭裱分离”。古画背后通常有一层“命纸”,就像画的保护层,时间久了会老化,得换新的。这一步最难,以前全靠手工,修复师得用手指轻轻搓,费时又费力。首都博物馆的修复师们厉害了,他们发明了一种生物揭展剂,能让老化的命纸轻松剥离,1小时就能搞定,过去得花一周甚至一个月!

  

  这个生物揭展剂是怎么回事?原来,他们发现一种叫淀粉酶的东西,能把粘命纸的浆糊分解成葡萄糖和水,粘性没了,命纸自然就分开了。这方法不仅快,还特别安全,画心几乎不会受损。专家们都说,这简直是“书画修复界的一次革命”!

  

  修复中心的综合修复室也特别吸引人。这里就像个透明的手术室,观众能隔着玻璃看到修复师们干活的全过程。修复师们一边修,一边还会跟你互动,讲解他们手上的活儿。感觉就像看了一场文物修复的“真人秀”,既涨知识又有趣!

  

  中心还分了好几个功能区。第一期开放的是有机质文物修复区,主要是古画、古籍这些。想去看的话,可以在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上预约,方便得很。以后还会开放无机质文物修复区,比如修陶瓷、青铜器那些,估计会更精彩。

  

  这地方开放后,估计会吸引不少人。你会不会也想去现场瞧瞧?文物修复这门手艺,既有科技感,又有满满的人情味。你觉得,传统手艺和现代科技结合,能不能让更多老物件“活”过来?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