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遏制骨痛热症肆虐,巴西南部城市库里奇巴本周启用全球最大“蚊子工厂”,每周可产1亿颗携“沃尔巴克氏菌”蚊卵,年产量达50亿颗,旨在从源头减少病媒蚊传播疾病能力。
(示意图)
拉丁美洲近年骨痛热症疫情严重,2024年累计超1300万病例,巴西约650万例,死亡超5700人,医疗体系承压。为此,巴西建造5000平方米生物工厂,不减少蚊子数量,而是“改造”蚊子。工厂培育的埃及斑蚊携带沃尔巴克氏菌,可抑制病毒复制、阻断传播,且对人类和环境无害。
与新加坡不同,巴西同时释放携菌雄蚊与雌蚊,让其繁衍带菌后代,逐步取代野生蚊群,防疫效力可持续超十年。巴西2014年起小规模试验,部分区域登革热病例减少九成。新工厂采用自动化系统,确保蚊卵品质稳定,可运至全国。预计8月在6座城市释放。专家认为,虽需综合防疫,但该技术是抗骨痛热症关键利器。
潇湘晨报记者彭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