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大美西藏新篇章

Komentari · 8 Pogledi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本报记者韩萌萌60年沧桑巨变,雪域高原焕发新颜。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本期《读周刊》从社科、文学等多类别精选一批图书,带领读者乘上飞驰的列车,眺望雪山胜景,走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本报记者 韩萌萌

  

  

  

  

  

  

  

    60年沧桑巨变,雪域高原焕发新颜。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本期《读周刊》从社科、文学等多类别精选一批图书,带领读者乘上飞驰的列车,眺望雪山胜景,走进历史深处,读懂西藏人民如今的幸福生活,见证一个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绽放独特魅力的新西藏。

    历史与文化交相辉映

    作为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点出版物,“新时代 新西藏”丛书(西藏人民出版社)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下,由西藏民族大学9个学院的团队教师历时18个月编撰完成。

    丛书共分6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法治建设、文化传承、教育进步、民族团结六个领域,系统总结了自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实现的伟大新生、伟大跨越、伟大成就。丛书不仅是对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实践的体系化学理化总结,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的学术礼赞。

    “要向世界讲好西藏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不同的西藏。”《西藏读本》(西藏人民出版社)主编沈卫荣曾撰文表示,本书力求全面、客观,贯通古今,旨在为全世界热爱西藏的读者提供一部真实、权威的读本,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西藏的历史、宗教、社会和文化,感受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很多人心中,西藏是“一生总要去一次的地方”。若梦想尚未实现,亲历者的文字可以让我们走近这片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

    凭借近30年在西藏生活工作经历,《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伟通过《西藏历史文化十四讲》(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书,带读者展开一场西藏历史文化探索之旅。

    该书围绕历史、人文地理、建筑艺术、壁画唐卡等14个主题,结合史料和实地采访,让广大读者轻松感受西藏历史文化的魅力,为人们回顾西藏的发展历程提供了清晰的脉络。

    在创作过程中,刘伟既注重相关史料的挖掘查证,同时加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地采访经历,使得书中的见解兼具感性的亲和力与理性的说服力。

    故事与精神融合交汇

    西藏历史,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宏伟史诗。围绕西藏进行兼具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文学表达,是时代赋予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西藏作家协会主席次仁罗布的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浙江文艺出版社 西藏人民出版社),是献礼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重要作品。作为一部融合中国历史和当代精神的作品,《乌思藏风云》以文学回溯历史,讲述了宋末元初的西藏是如何最终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风云。作品融合历史与现实、文学与政治,为西藏题材的文学创作开辟了新方向。

    青藏高原缺氧,但不缺精神。《雪线上的奔布拉——我给孔繁森当翻译》(山东教育出版社 西藏人民出版社)是一部深情回忆与真实记录交织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阿旺曲尼作为孔繁森的秘书兼翻译,以第一视角再现了“奔布拉”(藏语,好干部)孔繁森在海拔4700米的岗巴县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孔繁森在严酷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考验面前,坚持不懈地实践着初心和使命,真正读懂了孔繁森这句“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崇高信念。

    正是西藏各族群众与无数援藏干部共同书写了壮美新西藏篇章。在《一生西藏情》(作家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中,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记录了来自北京等地的“最美援藏人”,包括医生、气象工作者、天文学家、畜牧兽医专家、藏学研究专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讲好西藏故事的媒体人,等等,他们将青春与智慧奉献给这片土地。

    这部作品是一代又一代援藏人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投身西藏建设事业的生动写照,让我们看到了雪域高原上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故事。

    成长与未来交流回响

    高原天空湛蓝,格桑花绚烂绽放,雪豹、牦牛、藏羚羊等生灵在世界屋脊顽强生存。

    如何向孩子们讲述西藏的辽阔与神奇?如何让他们了解这片土地的同时,感受精神与力量?一本本相关主题童书,或可以帮助小读者在阅读中拓宽视野、锤炼品格。

    近期央视《新闻联播》中出现的援藏干部孙鹏,也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云朵上的旷野》《少年中国书系·羌塘没有树》(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将3年援藏岁月淬炼成充满高原诗意与人文暖意的作品。

    在平均海拔超过4800米的羌塘高原,孙鹏既是为藏族群众解决难题的援藏干部,也是为孩子们搭建阅读角的阅读推广人。

    《云朵上的旷野》中野牦牛奔腾扬起的雪雾、岩羊悬崖腾跃的剪影、牧民孩子带着高原红的脸颊,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用轻松风趣的语言化解了高原的陌生与严酷,让艰深的生态知识、独特的文化风俗变得亲切易懂。

    当高原的风吹过耳畔,骆驼和骏马为小读者带来一首写给高原的赞歌。《拉萨的美驼与骏马》(明天出版社)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杨志军写给少年读者的生命之书。

    书中,两个藏族少年为护送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重返自然,一路追随祖辈修筑天路的足迹,他们走在青藏高原的天路上,穿越风雪与星空,惊心动魄的旅程比童话更神奇,教会了孩子生命的意义。

    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金珠玛米小扎西》(希望出版社),则讲述了一个藏族少年失去父母后成长为解放军战士的故事。小说通过主人公小扎西的成长经历,折射出民族团结、军民一家亲的动人情感,以及戍边守防的爱国主义情怀。

    用故事和画笔描绘大美西藏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绘本是一种很好的呈现方式。《飞驰在雪域高原上》(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带领小读者体验一场雪域高原铁路之旅,从日光城拉萨到“雪域江南”林芝,生动呈现了拉林铁路沿途的秀丽山河和人文风貌,车厢内来来往往的旅客也串联起了铁路建设和当地民俗的生动故事。

    这些作品,从学术梳理到文学书写,从纪实追溯到儿童启蒙,共同构筑出一个真实、立体、动人的西藏。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文化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60年一甲子,西藏的故事仍在续写。这些书香印记,正是我们了解西藏、热爱西藏、祝福西藏最深情的注脚。

Koment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