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 雷州半岛上古老生物的现代印记

Komentari · 8 Pogledi

本文转自:湛江日报鲎。(资料图片)■陈元伟雷州半岛美丽辽阔的蔚蓝的海洋上,存活着一种至今有4亿年的神奇生物——鲎。它是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以其独特的生命形态和悠久的历史背景,见证了地球无数

  本文转自:湛江日报

  鲎。

    (资料图片)

    ■ 陈元伟

    雷州半岛美丽辽阔的蔚蓝的海洋上,存活着一种至今有4亿年的神奇生物——鲎。它是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以其独特的生命形态和悠久的历史背景,见证了地球无数物种的兴衰更迭,也在雷州文化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让它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绽放光彩。

    鲎的传奇身世

    鲎,这一古老生物,仿佛是从泥盆纪穿越而来的使者。在三叶虫繁盛、原始鱼类初现、恐龙尚未崛起的时代,鲎便已经出现在地球上。而历经亿万年岁月后,它的同类或进化为蜘蛛、蝎子、螨虫,或早已灭绝,鲎却依然保持着原始的模样。

    提及海鲎,不禁让人想起《梦溪笔谈》中关于关中人不识海鲎,视为怪物,用以辟邪的记载。

    “色深碧如半瓠复地,两骨眼分展于背上,十二足锯列于腹下,口在足中,三角形刚尾掩护于后。”古人曾这样描写鲎,如此奇特的生物,难怪初次见到时,人们会把它当作怪物来看待,在某些地方甚至还被赋予了辟邪的神秘色彩——它那怪异的身形和独特的尾剑,成为古人心中抵御邪祟的利器,被悬挂于门户之上,以求家宅安宁。

    鲎的游动方式十分独特。它们马蹄形的前部迎风抬起,仿佛是在风动力航行时代的古人想象中的“鲎帆”。其实,在鲎的游动过程中,提供推进力的是腹部六片扁平的叶状鳃,当地人看它翻动灵便得犹如书页,叶片平扁,形似百叶窗,也称它为“鲎百册”。

    鲎体末端那根多刺的三角棱柱剑尾,既是它的护身佩剑,也是它撑地做支点、抬身或倾复转身的工具。笔者小时候曾跟父亲赶海,有幸近距离接触观察到鲎。以至于当笔者第一次在工地上看挖掘机以拐手撑地,腾空挪动主机时,就不禁联想到鲎的这种奇妙能力。

    雷州半岛文化中的鲎

    “六月鲎,爬上灶。”在雷州半岛,鲎曾是海边人生活中的常客,夏季尤为繁盛。鲎在雷州文化中有深刻的印记:有人谦称自己的子嗣为“鲎仔”,有人则用“鲎脚鲎摇”来形容人手拙脚笨……

    鲎勺或称鲎槻,是过去当地常见的盛粥之具。母鲎壳弯成半圆,合口处嵌钉于竹柄,就成了半圆锥形鲎勺。这种鲎勺富于弹性,“软不伤釜”,能贴锅底舀得干干净净,使用起来颇有与自然共生的感觉。

    雷州人还称颂鲎的爱情——鲎一旦结为夫妇,便形影相随。而鲎的这种习性,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海鲎雌雄形影不离,雄鲎盲视,需依赖肥大的雌鲎驮行,人们称之为“海底鸳鸯”。这样的描述,让海鲎在海洋生物中显得尤为特别,它们的爱情故事仿佛被赋予了永恒的色彩。

    在雷州半岛沿海,立夏至处暑是中国鲎的产卵盛期。这时候,它们会在天心月圆的大潮日子乘潮上岸,爬到高潮带沙滩产卵,借太阳光热孵化。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的生物活化石,雷州半岛附近海域很早就设立了以鲎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作为地球上最为古老的生物之一,中华鲎2019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宣布为“濒危”。2021年,鲎被正式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Koment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