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空白的团扇,几个颜色鲜艳的水彩盘,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笑声不断。这就是济南高新区丰奥嘉园小学五(3)中队暑假里的手工活动现场。他们不是在玩,而是通过做团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顺便把同学之间的友谊拉得更近。
团扇是什么?它不是普通的扇子。圆圆的扇面,配上一个手柄,看起来简单,却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喜欢的工艺品。团扇象征着团圆和吉祥,古代人用它扇风,也用它来表达感情。活动开始前,辅导员冯婷给孩子们讲了团扇的故事。她说,西汉时候的“合欢扇”代表朋友之间的情谊,到了唐宋时期,文人喜欢在扇面上画画、写诗,把团扇变成了艺术品。孩子们瞪大眼睛,听得入迷,有人还掏出本子画下团扇的形状,生怕漏掉一点细节。
冯婷拿出一把真的团扇给大家看。她指着扇面说,画画的时候要留点空白,这样看起来才清爽。比如画兰花,别把整个扇面塞满,留点空间会更美。孩子们点点头,眼睛里满是期待。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动手了。
活动桌上摆满了工具:空白的团扇、水彩颜料、画笔、胶水,还有调色盘。孩子们分成小组,围坐在一起,开始动脑筋设计自己的作品。有的孩子喜欢传统风格,认认真真画上兰花和竹叶,用淡墨色轻轻晕染,像是古画里走出来的画面。有的孩子脑洞大开,用亮黄和橙色画向日葵,再配上蓝色背景,现代又活泼。还有的小组直接分工合作,一个画花,一个画叶子,配合得像模像样。
做团扇的过程可不只是画画那么简单。孩子们得互相帮忙,分享工具,还要讨论怎么让作品更好看。潘一鸣拿着调色盘,边调颜色边教旁边的同学:“黄色加点蓝色,少放点水,搅一搅就好了。”这样的对话在活动现场到处都是。孩子们一边画,一边聊,气氛热闹又温馨。空白的团扇在他们手里,慢慢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活动快结束时,孩子们举起自己的团扇,兴奋地展示。有的扇面画了粉色的荷花,配上绿油油的荷叶,清新又好看。有的画了仙鹤站在松枝上,简单却有味道。还有的孩子在扇面上贴了亮片,阳光一照,闪闪发光。大家围在一起,讨论谁的作品最有创意,还拉着老师一起拍照,笑得合不拢嘴。
高梓月举着自己的团扇,特别开心。他画了几根竹子,线条有点歪,但他一点也不在意。他说,以前只在古诗里听过“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次自己动手做了一把,才觉得团扇真有文化味。他还说,跟大家一起做最开心,遇到问题有人帮忙,感觉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好了。
这次活动不只是让孩子们画画那么简单。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学到了团扇背后的文化故事。团扇不只是用来扇风的工具,它还承载了中国人的审美和智慧。从西汉到今天,团扇的样子变了不少,但那种优雅和美好一直没变。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画笔,把这份美好画了出来。
冯婷老师说,这次活动是学校“暑期成长共同体”的一部分。学校希望孩子们在暑假不只是玩手机、看电视,而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动动手、动动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她还说,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分享和帮助,友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
团扇虽小,却让孩子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用自己的创意,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在一起,画出了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东西,还让他们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潘一鸣笑着说:“下次再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画个更厉害的扇子!”
活动结束了,但孩子们的心还留在那把团扇上。每个人手里的扇子都不一样,就像他们的想法和个性。团扇背后的文化故事,也悄悄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以后,他们或许会想起这个暑假,想起和朋友一起画扇子的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