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亿,皮爷咖啡母公司JDE Peet's要卖了

Kommentare · 20 Ansichten

咖啡圈并购太热闹了。 投资界获悉,美国饮料巨头Keurig Dr Pepper(简称KDP)宣布,将以全现金交易的方式收购JDE Peet's,总股权对价达15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 此次交易中,一方为饮料公司KDP,旗下胡椒博士

  咖啡圈并购太热闹了。

  投资界获悉,美国饮料巨头Keurig Dr Pepper(简称KDP)宣布,将以全现金交易的方式收购JDE Peet's,总股权对价达15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

  此次交易中,一方为饮料公司KDP,旗下胡椒博士(Dr Pepper)、七喜等饮料品牌,在北美市场颇为流行;而另一方JDE Peet's,是一家咖啡和茶饮专营公司,旗下拥有50多个品牌,但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还是皮爷咖啡母公司,后者常被视作精品咖啡代表品牌。本次收购,KDP看中的正是咖啡生意。

  “星巴克之父”诞生往事

  这场收购案中,最为外界所熟知的便是皮爷咖啡。

  追溯下来,皮爷咖啡有着近60年的历史。1966年,一位荷兰人阿尔弗雷德·皮特来到美国后,对当地仍流行的速溶咖啡感慨,“我来到世界上如此富有的国家,为什么他们喝着如此难喝的咖啡?”于是,皮特在加州伯克利创办了自己的咖啡店,坚持深度烘焙、手工制作,引起了一场精品咖啡变革,皮爷咖啡的传奇也由此开始。

  当时,不少咖啡爱好者都师从皮特,皮特也为他们提供烘焙咖啡豆,这其中就有星巴克的三位创始人,后来三位年轻人于1971年在西雅图开设首家星巴克,且第一年所用的咖啡豆就来自 Peet’s。

  正是因此,皮爷咖啡还有着“星巴克之父”的称号。而双方的渊源远不止于此,这中间还有一段插曲1984年,星巴克的创始人之一是皮特的徒弟鲍德温,曾以400万美元将皮爷咖啡买下,并与星巴克合并经营。但出于经营理念的不同,三年后,另一位创始人霍华·舒尔茨又以380万美元单独买下了星巴克,两家精品咖啡品牌彻底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之后,星巴克定位精品连锁咖啡,积极扩张,逐渐向全美国乃至全世界蔓延。而皮爷咖啡则固守小众风味咖啡的调性,扩张之路相对缓慢。星巴克与皮爷咖啡分分合合的故事,一直是美国精品咖啡界的话题。

  直到2012年,德国投资集团JAB以9.77亿美元价格收购了皮爷咖啡,实现了私有化。JAB将其与旗下的其他咖啡品牌进行整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咖啡品牌组合。此后,皮爷咖啡便开启了全球化扩张的步伐。

  2019年12月,在JAB的撮合下,欧洲包装咖啡巨头JDE宣布与 Peet’s Coffee 合并,JDE  Peet’s也由此诞生,也就是本次收购案的主角。JDE 是仅次于雀巢集团的全球第二大包装咖啡生产商,由荷兰品牌 Douwe Egberts 和亿滋国际旗下咖啡业务合并而成。

  2020年,JDE Peet’s成功在阿姆斯特丹上市,完成上市的流程只用了10天时间,创下了当时最快上市纪录。上市首日,市值达到了156亿欧元(1200亿元人民币)。

  而回溯皮爷咖啡在华历程,皮爷咖啡于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建立合资公司“皮爷咖啡中国”(Peet's Coffee China),正是高瓴团队帮助皮爷咖啡实现了品牌的本土化,首家门店便位于上海。之后其门店数量一直稳步增长,有数据显示,目前皮爷咖啡在国内在营门店数超270家,且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中国市场不容小觑。JDE Peet's 2024年报显示,皮爷中国有机销售额强劲增长,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EBIT)有机增长23.8%,拉动母公司全球销售额达88.37亿欧元(同比增长7.9%)。

  然而,当咖啡品牌们集体面临变局,皮爷咖啡也逐渐吃力起来。对比下来,这两年皮爷咖啡在国内开店速度已明显放缓。就在传出本次并购消息之前,皮爷咖啡还陷入大规模关店传闻。此时卖身,或许将开启一个新故事。

  背后财团成大赢家

  这笔交易中,还有一个关键角色浮出水面。

  据外媒报道,本次KDP交易的“推手”,就是在两家公司都持股的JAB Holdings。后者是德国隐秘富豪家族莱曼家族旗下的投资公司,目前资产管理规模已超700亿美元,长期投资优质品牌、高增长动力的消费品企业,不仅包括皮爷咖啡母公司JDE Peet's,还拥有香水集团Coty-科蒂,旗下品牌有Calvin Klein、MARC JACOBS等高档化妆品和美容产品;清洁用品公司利洁时Reckitt Benckiser,旗下滴露、杜蕾斯等家用产品品牌。

  投资版图还有这次收购方Keurig Dr Pepper,据其官网介绍,KDP是北美领先的饮料公司,拥有超过125个自有、授权和合作品牌,包括胡椒博士(Dr Pepper)、七喜(7UP),新奇士(Sunkist)、怡泉(Schweppes)等。在KDP股东阵营中,JAB曾是控股股东,但这几年来多次减持,至今仍持有KDP约4.4%的流通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JAB进一步增持JDE Peet’s,以 23 亿美元的价格从奥利奥母公司亿滋国际的手中收购了JDE Peet’s约18% 的股权。至此,JAB在JDE Peet's的持股比例将上升至68%,成为JDE Peet’s最大的控股股东。以此计算,JDE Peet's当时整体股价约为127亿美元。

  几经辗转,JDE Peet's最终卖身。根据公告,KDP 将向 JDE Peet's 股东支付每股31.85欧元现金,较JDE Peet's 90天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33%,总股权对价达157亿欧元(约合182亿美元)。

  也就是说,不到一年时间,JDE Peet's整体价值便增加50亿美元。以JAB 68%的持股比例来看,该公司将从这场交易中收获超1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80亿元)收益,成为这笔并购中的大赢家。

  进一步看,这笔超级并购背后显然藏着更大的野心。虽然KDP旗下饮料品牌颇受欢迎,但其咖啡业务却长期表现不佳。收购“精品咖啡鼻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根据公告,KDP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开始并完成对JDE Peet's的收购。收购完成后,KDP将分拆为两家独立的美国上市公司:

  饮料公司Beverage Co. ,这由KDP原有饮料业务拆分而来,饮料公司年净销售额超过110亿美元,将成为规模达3000亿美元的北美清凉饮料市场的有力挑战者。

  更为重磅的是全球咖啡公司Global Coffee Co. 。通过整合JDE Peet's旗下品牌,该公司将拥有全球最广泛的咖啡产品组合,包括营收超过10亿美元的Keurig、Jacobs、L'OR 和 Peet's等品牌。公告透露,拆分后,环球咖啡公司的合并年净销售额将达到约160亿美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纯咖啡公司。

  “现在正是进行此次交易的最佳时机”,KDP首席执行官Tim Cofer在公告中强调,“通过Keurig和JDE Peet's的互补性组合,我们抓住了打造全球咖啡巨头的绝佳机会。”放眼全球咖啡市场,每个品牌似乎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但一如历史屡次上演的那样,正是动荡时期,一个超级品牌诞生了。

  消费并购大爆发

  这里盛产大deal

  目之所及,全球消费并购大deal越发多了起来。

  与皮爷咖啡分分合合,星巴克也面临相似局面,正决定出售中国业务股权。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并购标的,据悉目前已吸引了高瓴、凯雷投资、信宸资本、春华资本、大钲资本,以及腾讯、京东的兴趣。据星巴克透露,目前正在对超过20个有强烈意愿的投资人进行评估。

  不出意外,一旦交易达成,这又将是一笔超级并购。随着参与者不断加入,星巴克中国的估值水涨船高从最初的50至60亿美元,到如今外媒引述投标者指“将达100亿美元”。

  冰淇淋巨头也要卖了。前不久,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高盛准备以150亿欧元(约120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收购冰淇淋生产商Froneri,交易最早在今年9月签署。

  Froneri颇为重要的资产之一便是哈根达斯,前者拥有哈根达斯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范围内的20多个国家的运营权。同时,掌握哈根达斯全球品牌所有权的通用磨坊,也在筹划卖掉哈根达斯中国。

  此外,还有投资公司3G资本以94亿美元的金额收购斯凯奇;恒天然以38.45亿新西兰元(约合160亿元人民币)向法国乳业巨头兰特黎斯出售旗下包括安佳、安怡、安满在内的20多个消费品牌及相关业务……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相继被摆上牌桌,且价格不菲。

  这是消费赛道难能可贵的一幕。过去一段时间,关于消费的讨论少了,这似乎是一条被投资人抛弃的赛道。但在这一波中国乃至全球并购浪潮中,消费行业标的却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消费投资终于回暖了”,正如一位投资人感慨。

  背后原因不难理解,消费向来被视作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恰恰是在经济低谷时期,反而是消费这种能穿越时间周期且需求相对刚性的行业表现更佳。毕竟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对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产品的需求,都是不变的真理。

  肉眼可见,消费并购火了。一方面,跨国品牌希望通过出售调整战略布局;另一方面,消费巨头们也希望通过并购突破增长瓶颈。正如此次KDP收购JDE Peet's,将为其咖啡业务带来重大价值。

  还有投资机构,向来是并购交易的重要参与方。我们看到,红杉中国、德弘资本、博裕资本、KKR等机构已经是多个消费品牌并购中的熟悉面孔。他们大肆寻找抄底机会,用投资人的话来说,“消费企业有规模有利润,是天然的优质并购标的。”

  据贝恩调研发现,60% 的消费品高管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出售资产。换句话说,又一波消费并购潮已经拉开序幕。

  无论何时,消费都是一门好生意。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