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值成为健康饮食“新密码”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22 Просмотры

本文转自:消费日报从“专业”到“大众”GI值成为健康饮食“新密码”□本报记者闫利文/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正悄然发生变化。在霸王茶姬产品详情页上,“低负担专区”中,低GI(低血糖生成指数)成为继咖啡因

  本文转自:消费日报

  从“专业”到“大众”

  GI值成为健康饮食“新密码”

    □ 本报记者 闫 利 文/摄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正悄然发生变化。在霸王茶姬产品详情页上,“低负担专区”中,低GI(低血糖生成指数)成为继咖啡因、卡路里之后又一醒目的健康标识。喜茶也联合薄荷健康推出使用低GI糖原料制作的产品。在茶饮领域之外,低GI食品也越来越多。近期,盒马集中上线了多款自有品牌低GI商品,既有黏豆包、馒头这类加热即食的主食面点,也有面包、沙琪玛等休闲零食。叮咚买菜也打造了低GI食品专区,并且计划开发全品类、全场景的低GI商品。

  

  图为超市中售卖的“低GI无糖山药沙琪玛”。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觉醒,“控糖”“控碳”正成为大众健康新刚需。这一趋势下,低GI食品凭借“缓慢释放能量、维持血糖稳定”的核心优势,从细分赛道走向主流视野。艺恩营销智库数据显示,2024年低GI在社交媒体上的相关作品量同比增长146%,互动量同比增长200%。在品类方面,奶茶、酸奶和奶粉成为低GI赛道的明星品类,这些品类的产品通常具有专业的低GI认证和纯净的配料表,给消费者带来安心感。

    低GI食品为何受到如此青睐?其科学价值究竟何在?

    “其实低GI食品应该说是糖尿病低龄化的一个解决方案以及产物。”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很多二十几岁的青年已经遇到了高糖饮食的困惑,加上低GI概念的不断普及,他们不满足于品牌营销话术,会主动研究成分表、营养学原理,低GI正好满足了他们追求‘精确健康’的心理需求。低GI食品作为食品领域一个重要的细分品类市场,逐渐从特定群体的消费需要转变成大众化的消费选择,其未来值得期待。”

    消费者对低GI食品的接受度正越来越高。8月22日,记者在霸王茶姬(北京西直门凯德店)看到,不少消费者在点单时选择了“低负担专区”产品。在附近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是购买“伯牙绝弦”产品的常客,“GI值只有14,130卡路里的热量,约等于吃了半颗牛油果,标注了GI值后的饮品让我更容易选择健康的产品,现在购买食品时都会看看它的GI值高不高,减轻一些饮食负担”。

  

  图为消费者在选购低GI饮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GI值(血糖生成指数)主要是评价食物对人体餐后血糖的影响。人吃了含淀粉或者含糖的东西之后,血糖都会上升。低GI食品指的是GI值低于55的食品,这类食品属于慢消化、慢升糖、饱腹感强的食品,有利于血糖控制、体重控制、心血管健康、维持血糖稳定,减少胰岛负担。低GI食品一直是糖尿病患者的刚需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低GI食品并不等同于无糖或低糖,也不是所有食物都需要看GI值。范志红表示:“一些消费者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含糖食品GI值高,无糖食品则GI值低’,这是不准确的。低GI强调的是血糖波动平缓,而非单纯的含糖量低。例如,苏打饼干无糖但GI值高,能达到72;苹果有糖但GI低,仅为36。此外,只有那些含淀粉或糖的食物才需要关心GI值,像不含淀粉的蔬菜、豆制品、鱼肉蛋类等食物,GI值也很低,可以忽略不计。”

    范志红特别强调,GI值和营养价值、膳食纤维含量和预防肥胖效果没有绝对关联。例如,奶茶产品中常用的果糖是一种低GI的糖,但摄入大量果糖会促进肥胖、高尿酸、高血脂、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并不比高GI的葡萄糖更好。又如,一些低GI但高脂肪的食物,因总热量高,也不能帮助防肥。

    总之,GI值虽重要,但并非食物的唯一选择指标。范志红建议,在日常饮食中,血糖正常的消费者不必刻意追求低GI食物,而更要注重食物搭配,选择加工度低、营养素密度较高的产品,控制油盐糖摄入。GI值只是一个参考工具,不是唯一标准。

Комментари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