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57名实习生泰国实习归来,以创新之笔谱写中泰人文交流答卷

মন্তব্য · 23 ভিউ

近日,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以下简称 “文学院”)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57名实习生相继从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乌隆他尼府机场的航班落地国内,圆满结束为期三个月的泰国教育实习。 此前,他们活

  近日,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以下简称 “文学院”)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57名实习生相继从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乌隆他尼府机场的航班落地国内,圆满结束为期三个月的泰国教育实习。

  此前,他们活跃在泰国34所中小学课堂,以扎实专业能力完成汉语教学,更用创新方式搭建中泰人文交流桥梁,交出“双优答卷”,成为广东高校服务国家汉语国际传播战略的生动实践。

  创新解法破解海外痛点 “汉语+文化” 激活交流活力

  初到泰国,实习生面临“零基础教学”“低龄学生注意力难集中”等挑战,他们结合学情创新教学方法。实习于乌隆他尼府Anubannantawadee School的林小青,面对该校5-6岁零基础学生,融合“泰汉双语教学法”与“游戏教学法”,制作卡通双语词卡,让课堂更有趣;素攀武里府Anuban Doembangnangbuat School 的黄丽媛,针对学生汉字书写薄弱问题,将笔画与本土图案结合,以简单汉字拆解练习并配泰文注释,低年级学生不仅掌握正确笔顺,还能自主创作汉字短句。

  

  同时,学生们依托韩山师范学院“文化传播与对外汉语融合”特色,打造出“汉语+文化”双轨模式。

  素林府Aonsiri School的郭依婷、胡育妍策划 “中泰文化对比月”,在春节时带领学生做灯笼、写中文祝福;在泰国宋干节期间通过图文对比中泰祈福文化,让学生在差异中理解中文词汇;在加拉信府Jornchanasuksa School实习的郭嘉仪、陈梓青组织“中国文化节”,设置投壶、书法等板块:投壶时讲解历史,书法区手把手教写“福”“寿”字……

  三个月来,实习生完成超10000课时教学,开展30余场文化活动,编写150余套教学设计,34所泰国学校致信表扬,部分提出长期合作。

  

  “三维赋能” 夯实实践底气 成果沉淀助推广东汉教发展

  实习生的亮眼表现,正源于韩山师范学院文学院系统的汉教人才培养规划。为保障实习质量,学院提前半年构建“课程筑基+专项培训+校企(校)联动”的“三维赋能”体系,打通理论到实践的通道。

  课程筑基环节,该学院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核心能力打造特色课程矩阵。除“现代汉语”“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法”等基础课外,还开设“基础泰语入门”“东南亚语言文化”“中华才艺实训”聚焦课堂常用表达、讲解泰国宗教习俗与教育体系并通过书法、剪纸等实操,让学生掌握课堂文化技能。同时,依托“微格技能教学”反复演练,针对“零基础教学”“低龄课堂管理”等问题指导,打磨适配泰国学情的教学方案。

  在专项培训阶段,该学院联合泰国盛唐文化教育集团开展两周岗前培训,覆盖泰国基础教育体系、教材本土化适配、泰国青少年儿童学习特点与家校沟通技巧等内容;创新启用 “双导师” 机制:校内导师每周线上解答理论疑问,泰国导师现场指导备课、授课等全流程,实现“实时反馈、动态优化”。

  联动保障上,该学院及机构经实地考察筛选30余所泰国优质中小学为实习基地,覆盖多府域,兼顾城乡学校。实习期间,专项工作小组通过微信群、月度视频连线等方式,及时为实习生解决教材紧缺、文化差异等问题。

  “这已经是我们学院汉教专业第十二年组织学生赴东南亚实习了。”韩山师范学院文学院老师介绍,依托人才培养规划,该学院汉教专业形成“课堂筑基、实践练能、反思提升”闭环。五年累计培养国际中文教师400余名,近三年就业率超95%,多人入选国家语合中心志愿者。

  “我们会继续培养‘会教学、懂文化、能沟通’的人才。” 文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以此次实习成果为依托,优化“海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跨文化交际实战技巧”等课程;计划在泰国新增5-8所实习基地,持续更新《韩山师范学院赴泰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思考》系列教学用书与数字化资源库,为汉语国际传播、粤港澳大湾区开放贡献专业力量。

  文、图 | 记者 曾柯权 通讯员 陶贞安 陈佳璇

মন্তব্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