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生走进太空实验室,3D打印震撼眼球,未来航天梦就此点燃

Kommentare · 16 Ansichten

北京的青少年们,最近干了一件特别牛的事!他们走进国家太空实验室,近距离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还亲手摸了摸3D打印设备。这群学生来自北京第八中学、十一学校和北理工附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星空

  北京的青少年们,最近干了一件特别牛的事!他们走进国家太空实验室,近距离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还亲手摸了摸3D打印设备。这群学生来自北京第八中学、十一学校和北理工附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星空之旅”。

  

  这次活动叫“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研学活动”,主题是“开启筑梦,星空之旅”。主办方是北京科学中心和几家青少年科技机构,还有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帮忙支持。学生们去的可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太空实验室,专门研究空间站里的高科技实验。整个活动通过参观、体验和交流,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航天科技的厉害。

  一进“筑梦星空”展厅,学生们就被震撼了。他们看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墙上挂满了时间线,从第一枚火箭到现在的空间站,讲得清清楚楚。讲解员说,空间站就像一个漂浮在太空的实验室,里面能做各种科学实验,比如研究植物怎么在太空生长。孩子们还学到,微重力环境是空间站的“独门绝技”,因为地球上重力太大,很多实验没法做,但在太空就能搞定。

  

  接下来,他们走进太空制造实验室,里面摆着3D打印机,专门用来在太空里制造零件。科研人员现场演示了3D打印的过程,学生们看得目不转睛。一位同学问:“这玩意儿真能在太空打印东西?”科研人员笑着回答:“当然!比如宇航员需要个工具,直接在空间站打印,不用从地球运。”这让孩子们觉得,科学真是太神奇了,脑子里全是未来太空生活的画面。

  活动的高潮来了,学生们去了电磁弹射装置的实验现场。这个装置能模拟太空的微重力环境,科研人员还带着他们看了实验设备是怎么运转的。讲解员说,微重力环境能让科学家研究物质的特殊性质,比如金属在太空里熔化会更均匀。他们还提到,空间站的实验平台已经完成了上百个科学项目,涉及医学、物理、材料学等多个领域。学生们听完,眼睛都亮了,觉得这些东西离自己并不远。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可没闲着。他们围着科研人员问东问西,比如“太空3D打印会不会堵塞?”“空间站的实验数据咋传回地球?”科研人员耐心解答,还分享了一些研发中的难题,比如如何让设备在太空长期稳定运行。孩子们越听越兴奋,感觉自己就像在参与一场真正的科学探索。

  这场活动不只是看和听,还有很多动手体验。比如,学生们分组讨论了3D打印在未来的可能性,有人说可以用来建月球基地,有人觉得能打印食物。大家七嘴八舌,想法一个比一个大胆。老师在一旁引导,鼓励他们把脑洞变成科学问题,回家后还能继续研究。

  活动的数据也很硬核。据主办方介绍,中国空间站目前有三大科学实验平台,分别是密封舱实验平台、暴露平台和光学舱,涉及的实验项目超过200个。这些实验不光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还能帮人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开发新材料、研究疾病治疗。孩子们听完这些,觉得航天科技不只是“高大上”,还跟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们还了解到,中国载人航天已经走过30多年,从1992年立项到2021年空间站正式运行,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心血。一位同学感慨:“原来我们国家这么厉害,空间站的每一个零件,都是科学家一点点试出来的。”这话说得简单,却道出了航天精神的精髓——踏实、坚持、敢想敢干。

  

  这场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不只是开了眼界,还点燃了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国家太空实验室就像一个窗口,让他们看到中国科技的实力,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未来,北京还会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科学,说不定下一个航天科学家就从这儿走出来!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