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新规拒整容脸,演员眉毛动不了被换,观众拍手叫好?

コメント · 24 ビュー

点众科技抛出一则演员招募计划,里面一句“不要过度整容”直接炸了锅。这话简单直白,却戳中了微短剧行业的痛点,也让网友们议论纷纷。到底咋回事?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件新鲜事。 点众科技是微短剧圈的头部玩家

  点众科技抛出一则演员招募计划,里面一句“不要过度整容”直接炸了锅。这话简单直白,却戳中了微短剧行业的痛点,也让网友们议论纷纷。到底咋回事?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件新鲜事。

  

  点众科技是微短剧圈的头部玩家,他们最近放出招募演员的消息,要求很明确:18到30岁,形象好,气质佳,热爱表演,身材匀称。男演员得175到188厘米,女演员155到172厘米。重点来了,他们还特别加了一句:不要过度整容。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点名了那种脸部僵硬、表情不自然的“整容脸”。

  为啥点众科技要定这个规矩?他们负责人说了,不是完全反对整容,而是看不下去那些整得太过、脸都动不了的演员。微短剧靠啥吸引人?就是演员在镜头前放大的一颦一笑。竖屏拍摄,镜头直接怼脸,观众盯着你的每一个表情看。如果脸僵得像块木头,演再多感情戏也没用,观众分分钟出戏。

  一位微短剧导演说得更直白:竖屏模式下,演员的表情就是整部剧的灵魂。整容过头的演员,脸部填充太多或者削骨太狠,表情就没了层次感。想演哭戏?眉毛不动,嘴角不弯,观众看着只觉得别扭。导演直言,这种情况直接让剧的质量大打折扣,观众看了也不会买账。

  网友们对这事儿反应可激烈了。社交平台上,吐槽“整容脸”的帖子铺天盖地。有人说:“女主脸肿得像刚打完针,演戏全靠瞪眼,真的看不下去。”还有人吐槽:“好好的五官,非要整得跟复制粘贴似的,追剧的心情都没了。”一位追剧多年的粉丝跟记者抱怨,有些演员明明长得不错,偏要整得“满脸科技感”,看着就让人跳戏。

  这也不是空穴来风。有制片人分享过真实案例:他们拍一部剧,女主刚打完肉毒素就来片场,结果眉毛完全不动,眼睛成了“吊梢眼”。拍了一整天,导演组实在受不了,只能把人换掉。还有人透露,演员如果有夸张的欧式双眼皮、尖得离谱的下巴,或者苹果肌鼓得像包子,基本都会被直接刷下来。原因很简单:观众不爱看。

  微短剧这行当,靠的就是快节奏和强情绪抓住观众。剧情反转多,每集一两分钟,观众的情绪全靠演员带。如果演员表情僵硬,剧情再精彩也白搭。点众科技的负责人说,他们定这个规矩,就是想让演员的表演更真实,传递的情感更到位。毕竟,观众掏钱看剧,不是来看“科技脸”的。

  

  这事背后,其实是微短剧行业在悄悄升级。早些年,微短剧门槛低,演员只要动作夸张、剧情够抓马就行。可现在不一样了,市场越来越大,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挑。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经冲到373.9亿元,同比增长快3倍。预计2024年能到500亿元,2027年更可能破千亿。观众这么多,钱也这么多,行业自然得往高处走。

  从业者们都看明白了,观众现在不光要爽,还要看演技。点众科技这次的招募计划,其实是在给行业定个调子:演员得靠实力说话,不能只靠一张整出来的脸。有的业内人士说,这可能是微短剧走向成熟的信号。以后,演员的内在素养和表演能力,可能会比外形更重要。

  这事儿也让大家开始讨论:整容到底该不该有个度?有些演员为了好看,脸整得像流水线产品,五官没啥辨识度。网友们吐槽的“科技脸”,其实就是在说这种千篇一律的美感。反过来,像南都娱乐评出的“微短剧四小花”——侯呈玥、马秋元、王小亿、岳雨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签,比如“清纯白月光”或者“甜飒大女主”,靠的就是独特的气质和自然的表演。

  点众科技的做法,也不是完全否定整容。微调一下,变得更美,没啥问题。但如果整得脸都僵了,演戏的效果大打折扣,那就得不偿失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想要的是能打动人的故事,而不是一张张“人造脸”。

  这波操作还带来了另一个讨论:微短剧行业是不是该更注重内容了?过去,微短剧靠快节奏和夸张剧情吸睛,但现在观众的要求高了,行业也得跟上。点众科技的招募计划,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行业的变化。未来,微短剧可能不只是“短而爽”,还得“短而精”。

  数据也说明了问题的重要性。2023年,点众科技的短剧业务收入已经达到50亿元,月充值流水稳定在4到5亿元。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对观众需求的精准把握。观众不爱看“整容脸”,他们就果断调整策略,这不就是市场在说话吗?

  

  这事还没完。点众科技开了个头,其他公司会不会跟进?演员们会不会也开始反思,少点“科技感”,多点自然美?观众的吐槽,会不会让整个行业更注重表演本身?这些问题,都值得大家继续关注。毕竟,微短剧这门生意,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好故事和好演员来撑。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