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不生病”基因,有些人天生就能抵抗病毒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7 Просмотры

从罕见突变到全民保护,科学家逼近万能抗病毒方案

  

  罕见基因突变让少数人天生不染病毒,研究者正开发疗法复制这一“超能力”。

  想象一下,从此再也不会感冒。科学家们发现,世界上极少数人天生拥有对病毒的“免疫屏障”,他们的身体似乎注定不受病毒侵袭。如今,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研究者正试图将这种超能力转化为一种疗法,让更多人受益。

  这种奇特的能力来源于一种极为罕见的免疫缺陷。全球不过几十个人携带这种突变,他们的身体虽然更容易感染某些细菌,却几乎对所有病毒都免疫。15年前,免疫学家Dusan Bogunovic首次发现这种突变,随后逐渐揭开其中的奥秘。

  最初的研究只显示,这种基因缺陷似乎削弱了机体对细菌的防御力。但随着更多病例被发现,另一层面却浮现出来:这些患者竟然从未出现过典型的病毒感染症状。Bogunovic在观察他们的免疫细胞时发现,它们与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等病毒都有过接触,但患者本人却始终安然无恙。

  这种突变会让一种名为ISG15的免疫调节因子缺失,从而引发轻度却长期的全身性炎症。奇妙的是,这种炎症恰好是“抗病毒型”的。Bogunovic回忆说,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几乎可以肯定这些人身体里藏着非凡的秘密。“如果能在人群中人为制造这种轻微的免疫活性,我们或许就能抵御几乎所有病毒。”

  如今,Bogunovic和团队正接近实现这一构想。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上:一种实验性疗法在动物试验中让小鼠和仓鼠暂时拥有这种“抗病毒超能力”。通过鼻腔滴入的方式,疗法进入肺部后能抑制流感和新冠病毒的复制,并显著减轻病情。到目前为止,在细胞实验中,还没有任何病毒能突破这种防御。

  这套疗法的原理,是短暂模拟ISG15缺陷患者的免疫机制。不同于直接关闭ISG15——那会引发六十多种蛋白的大规模反应,这种方法只选择性地激活其中十种关键蛋白,足以提供广谱的抗病毒保护。设计思路类似新冠mRNA疫苗,但更精准:科研人员把十条mRNA封装进脂质纳米颗粒,送入细胞后,细胞会生成这十种蛋白,制造出短期的抗病毒屏障。

  “我们制造的蛋白量非常少,持续时间也很短,因此远比天然缺陷患者的炎症轻得多,但依然能阻挡病毒。”Bogunovic解释说。

  他的团队希望,这项技术未来能成为应对下一场大流行的武器。它可以为一线医护、养老院人群以及患者家属提供保护,而且不依赖于具体病毒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这种保护并不会妨碍人体自身建立长期免疫记忆。

  不过,疗法仍需优化。目前通过纳米颗粒递送,蛋白质主要在肺部生成,但水平尚不足以直接应用于人体。另一个未解之谜是保护效力能维持多久,现阶段估算大约三到四天。

  Bogunovic感慨:“这再次证明了好奇心驱动的研究有多么强大。我们起初并不是为了寻找抗病毒方法才研究这些罕见患者,但结果却意外引领我们走向一种或许能普及的万能抗病毒策略。”

  本文译自 Columbia University,由 BALI 编辑发布。

Комментари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