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之城”遇见“世界电影之都”,上影节国际直通车抵达惠灵顿

Kommentarer · 0 Visninger

2025中国-新西兰影视合作高峰论坛举行。

  

  

  当地时间8月24日,“2025中国-新西兰影视合作高峰论坛暨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直通车惠灵顿放映”在新西兰惠灵顿最大的电影院——下哈特Event Cinema盛大举行,中新两国嘉宾、影人欢聚一堂,围绕两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模式、新路径、新前景进行了高质量的交流互鉴。

  

活动现场

  新西兰以其享誉全球的电影工业体系,孕育了维塔工作室这样的行业标杆。被称为“惠莱坞(Wellywood)”的惠灵顿,6年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电影之都”。拥有“电影之城”美誉的上海,则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在中国影史上留下诸多辉煌成就。新西兰国家党国会议员Nancy Lu表示,“电影和艺术的力量非常强大。它们不仅展现美和创造力,更承载着身份、语言与文化。通过电影,我们彼此分享故事,互相启发、交流与连接。”

  “当‘中国电影之城’上海遇见‘世界电影之都’惠灵顿,当中国电影120年的历史与世界电影130年的积淀在此交汇,我们用这样一场高峰论坛,编织了一张联结两个电影国度的光影之网。”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陈果在致辞时表示,以电影为媒,中国故事携手新西兰创意,能产生让全世界观众共鸣的魔力,也将在中新两国这份友谊的画卷上增添动人的艺术篇章。

  作为此次高峰论坛联合发起人,中新国际影视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陶理表示,惠灵顿与上海这两座“电影之城”交流不该是“单向输出”,而应是“双向滋养”,尤其是当惠灵顿的创意与上海的底蕴在专业指引下相遇,当两地电影人的心因专业共识与故事共鸣相连,电影不仅能成为艺术表达的载体,更能成为增进两国民众友谊、促进文化互鉴的坚实桥梁。

  

与会现场嘉宾交流

  新中友好协会惠灵顿分会主席Chris Lipscombe介绍,过去20年间,包括保罗·墨菲导演的《二手婚礼》、文森特·沃德导演的《河道女王》等多部新西兰电影人的作品曾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其中,《河道女王》曾摘得2006年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音乐奖,文森特·沃德还曾受邀担任2014年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

  陈果认为,在内容创作上,双方可以共同开发融合两国文化精髓的影视作品;在技术创新方面,新西兰的虚拟制作技术与中国蓬勃发展的数字影业堪称天作之合;在市场拓展上,两国完善的影视发行网络将为彼此的优秀作品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曾参演《霍比特人》三部曲、《金刚》等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影片的新西兰知名演员Mark Hadlow,在出席本次论坛时分享了他对电影的热情和梦想,也期待早日到中国拍戏。“我们这个行业,无论来自哪个民族、地区或国家,我们都说着同一种语言,那就是电影的语言。”在他看来,一部电影从故事到银幕,是一个剧组所有人共同创造着电影的魔力。

  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优质多元的电影内容,上影节每年也都成功推动十余部海外影片进入中国市场。陈果表示,上海国际电影节愿做中新电影人永远的伙伴,希望本次论坛成为中新影视合作新的起点。

  为拓宽世界电影交流合作的渠道,上影节于2015年创立"国际直通车"项目,经过十年持续优化,在推动华语电影国际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将多部优秀华语作品送达全球观众眼前。与此同时,上影节每年下半年也都在积极拓展国际影展版图,成功将“日本新片展”、“法国电影大师展”等高品质国别影展引入上海、杭州、成都等地。这些精心策划的专题影展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世界电影艺术的饕餮盛宴,更构筑起跨文化对话的桥梁,让电影节的魅力突破时空界限,实现“永不落幕”的艺术共享。

  

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直通车惠灵顿放映

  本次中新影视合作高峰论坛举办期间,上影节国际直通车同期抵达惠灵顿,特别放映了上海出品的电影《好东西》。陈果表示,这部影片与新西兰观众的见面,“不仅是一次放映,更是一次真诚的邀约——我们期待与新西兰影视同行们展开全方位对话,从合拍制作到技术交流,从市场开拓到文化互鉴。”

  该片导演邵艺辉通过视频向新西兰观众送上感谢,表示这部影片是关于人和人彼此链接和彼此支撑的故事,非常期待收到当地观众的反馈,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温暖和慰藉。值得一提的是,邵艺辉以及该片制片人叶婷分别是2023年、202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入选影人。

  本次活动由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办,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新中友好协会,中新国际影视文化艺术中心联合主办,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支持。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