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面向“山水工程”的碳汇计量标准诞生荆州市成为首批应用示范区

Komentar · 14 Tampilan

日前,由国家多部委、科研单位与省林科院荆州分院联合编制的《湖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以下简称《方法学》)在武汉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标志着全国首个面向“山水工程”

  日前,由国家多部委、科研单位与省林科院荆州分院联合编制的《湖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以下简称《方法学》)在武汉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标志着全国首个面向“山水工程”的碳汇计量标准正式诞生。我市作为该《方法学》的首批应用示范区,其生态修复与碳汇价值转化实践获国家级认可。

  荆州市地处长江中游,是湖北省生态屏障与长江经济带关键节点。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尤其在长江荆州段生态修复项目中,率先引入碳汇监测技术,通过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工程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这些实践为《方法学》的本地化应用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和项目验证基础。

  在省自然资源厅统筹下,荆州市联合武汉碳计量中心开展生态修复区碳汇本底调查与核算工作,构建“修复—监测—核算—交易”全链条路径。通过科学量化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碳汇增量,荆州成功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可测量、可交易的碳汇资产,探索出生态修复与碳汇经济协同推进的新模式。

  《方法学》通过评审,不仅为湖北省生态修复项目提供统一的碳汇计量标尺,也为全国“山水工程”的碳汇开发树立范本。下一步,我市将扩大生态修复碳汇项目覆盖范围,推动更多生态产品纳入碳交易市场,在实现“双碳”目标与美丽中国建设中作出新贡献。(记者马骁)

编辑: 袁超伟

  【来源:荆州新闻网】

Komen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