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上的文字有了温度”

评论 · 0 浏览

本报记者 王 平 台胞青年在兰州市体验非遗剪纸。 申志波摄 “敦煌告诉我们,文明因交流而璀璨;两岸青年的相遇则证明,同胞因相知而同心。”参加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甘肃分营的台胞青年谢承佑,近日在日

  本报记者 王 平

   台胞青年在兰州市体验非遗剪纸。 申志波摄

   “敦煌告诉我们,文明因交流而璀璨;两岸青年的相遇则证明,同胞因相知而同心。”参加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甘肃分营的台胞青年谢承佑,近日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文字。

   甘肃、新疆的丝路文化,河南的中原文明,四川的巴风蜀韵,贵州的少数民族风情……分赴全国不同分营的台胞青年,见识到了交相辉映的多元文化,看到了百舸争流的发展速度,也播下了相知相交的友谊种子。

   “心灵洗礼”

   “当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映入眼帘,教科书上的文字有了温度。”谢承佑用“心灵洗礼”形容敦煌之行。在他眼中,洞窟里交融的印度佛教艺术与中原绘画技法,正是古代文明对话的生动见证,“这让我想起两岸文化互动,我们同根同源,却又在各自发展中形成独特风貌。”

   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营员们参观了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繁忙的货运场景令他们印象深刻。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博士黄国晖表示:“中欧班列的开行数量超出想象,新疆在经贸往来上的突出表现和发展前景令人振奋。”

   正值旅游旺季,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吸引八方来客。营员们走进这里,欣赏热情洋溢的民族歌舞,参观大巴扎馕主题馆,了解民族铜器制作工艺,感受浓郁民俗风情。台北大学学生何欣宏说:“这里文化包容性强,不同民族的特色和谐共存,让人印象深刻。”

   在新疆博物馆,一件件珍贵文物,静静诉说着历史长河中发生在新疆的故事。丰富的馆藏文物为营员们展现了新疆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台湾“中央大学”学生林佾颉表示:“从先秦到清代的文物保存如此丰富,让我对新疆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会把拍摄的照片分享给亲友,让他们也看看新疆的美。”

   “古今交响”

   在山西,营员们和当地青年以球会友。“交流棒球技艺、参访历史古迹……山西之行是非常棒的体验。”来自台湾的棒球教练李先生表示,此行不仅感受到中华历史文化底蕴,还在运动中交到朋友。

   《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云冈石窟,给台胞青年锺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大陆的古迹规模大且保存完整,尤其是到了云冈石窟后,才知道原来佛像有这么大,非常震撼。”

   “山西和台湾历史渊源深厚,文化联系紧密,尤其山西的根祖文化、关公文化、宗教文化与台湾更是密不可分。”山西省海联会副会长郭延斌表示,从地形上来看,山西和台湾非常相似;饮食上,台湾有许多山西刀削面馆。

   在河南,营员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的“古今交响”。营员们走进河南博物院解码文物密码,在龙门石窟凝视千年佛像的微笑,于应天门沉浸式感受盛唐气象,进台青创业基地、新能源科普馆和短剧制作公司看产业和科技创新。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家庭交流协会理事长赵二娟说:“从出发之日我们就没停过拍摄。等大家回到台湾,翻看这些珍贵的影像,记忆会更鲜活。”

   河南省台办副主任刘隽对营员们介绍,如今的河南已从“农业大省”蜕变为新文旅、新经济高地,胖东来、卫龙辣条、郑州微短剧产业等“现象级”标签,正展现着这片土地的现代活力,为台青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大开眼界”

   在四川·成都分营活动中,70余名台湾青年大学生与在川青年志愿者走进西南交通大学触摸轨道交通前沿科技,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体验模拟航空飞行,在三星堆叩问古蜀文明密码,在九寨沟饱览“童话世界”的瑰丽,在都江堰了解千年治水智慧,前往建川博物馆聆听两岸同胞共赴国难的抗战故事。

   台湾领队镇先生从家族的亲身经历出发,深情解读了两岸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他寄语营员们:“将夏令营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完完整整地带回台湾,分享给身边的同学、家人和朋友。”

   在贵州分营7天的行程中,营员们沉浸式体验了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风情。走进西江千户苗寨时,看到层层叠叠的吊脚楼铺满山坡,一位营员激动地说:“整个人都被震撼到了,那种壮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让我大开眼界。”

   营员们还体验了水族马尾绣、水书等。有营员感慨道:“感觉自己好像触摸了贵州少数民族流传千年的智慧与美丽,超级特别!”探秘“中国天眼”与天文小镇后,营员见识到了曾经“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如今的科技含量。有营员兴奋地说:“那颗看向宇宙的大眼睛,真的会让人觉得人类好渺小,瞬间有种科幻片走进现实的感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