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每个家长都知道,孩子的作息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尤其是熄灯后那一段时间,简直是“熬夜大作战”。你有没有想过,孩子拖延入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的原因?本文将为你揭示“睡眠三部曲”的秘密,让你轻松应对孩子的“午夜狂欢”,让他们爱上按时入睡的仪式感!
睡眠三部曲的三个“铁律”
作为一名家长,我发现孩子的作息时间和成年人是完全不同的。
有些孩子在熄灯后,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拖延入睡,比如喝水、上厕所、说话等,父母再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甚至会引发孩子的不满。
孩子熬夜和拖延入睡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这时候,父母就要运用温柔坚定的态度来应对,而不是一味地说教和强制,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说教是行不通的,父母要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儿童生理学,孩子在白天会消耗大量精力,到晚上自然会感到疲倦,想要入睡也会容易得多。
但是现在很多家庭都会晚餐很晚,再加上玩耍等原因,孩子在入睡时常常处于亢奋状态,这时候就算再怎么说教也没有用。
与其对着孩子喋喋不休,还不如采用一些合理的手段来引导他们,让孩子感受到“熄灯”的仪式感。
比如,可以将“洗漱→故事→熄灯”这一系列的流程,视为家庭的睡前仪式,并且严格遵守。
将睡前仪式视为家庭典礼,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自律性,还能促进全家人的健康作息。
“睡眠三部曲”启动时间要把握好
除了上述的熄灯仪式之外,作为家长,还要掌握好“睡眠三部曲”的启动时间。
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入睡时间不重要,只要保证睡眠时长就行,但实际上,入睡时间也是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儿童生理学,如果孩子能在晚上9点之前入睡,就能在10点到12点之间分泌最多的生长激素,从而促进身体发育。
而如果在11点之后才入睡,不仅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还可能会影响到免疫力、情绪稳定和学习效率等多方面。
当客厅时钟指向十点时,许多父母却发现孩子仍在“午夜狂欢”。
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尝试在每天晚上8点半到9点之间执行“睡眠三部曲”,即洗漱→故事→熄灯。
其中,洗漱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讲故事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这样整个睡眠流程需要比目标入睡时间提前30分钟启动。
这个时间安排可以保证,在9点之前大部分孩子就能完成洗漱、故事等程序顺利入睡。
而对于个别执行力差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时间安排也能保证他们在9点之前完成所有流程,为入睡赢得更多时间。
对于年纪稍大的孩子,可以在洗漱之后,将故事环节改为半小时的自由阅读时间,这样既能让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书籍,还能提高学习效率,一举两得。
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睡眠三部曲”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耐心和温柔,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让他们愿意配合父母的作息安排。
即使执行过程中遭遇反弹,也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因为这也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重要一步。
一般来说,如果父母每天都坚持执行“睡眠三部曲”,经过21天左右的时间,孩子的生物钟就会自然形成,作息时间也会更加规律。
规律作息的重要性
不少家长对于“规律作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偶尔晚睡也无妨。
但实际上,规律作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规律作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孩子获得更高质量的休息,从而促进身体发育和大脑发展。
规律作息有助于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比如早起晨练、按时吃饭等,这些都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降低疾病风险。
再者,规律作息还能够培养孩子自律性和时间观念,让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为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规律作息还有助于增强家庭凝聚力,让全家人都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共同进步。
规律作息对孩子如此重要,但很多家庭却往往面临着这样的困扰:明明已经告诉过多次要按时熄灯,可是到了点却仍然听见客厅传来“午夜狂欢”的声音。
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专家建议,要明确“按时熄灯”的意义,让孩子明白规律作息的重要性。
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可视化工具来帮助孩子入睡,比如沙漏计时器、电子计时器等,将预定的30分钟设定为倒计时,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程序。
要为“睡眠三部曲”增加一些仪式感,比如在洗漱后,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专属的晚安手偶,在手偶面前进行晚安仪式,再让手偶引导他们进入梦乡。
看完这篇,是否对孩子的作息有了新的认识?规律作息不仅关乎他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培养自律性,真是一举多得!如果你也有自己的育儿经验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别忘了给这篇点个赞哦!
编辑: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