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朝阳中学学子张若桐荣膺国家“运动健将”,差异教育绽放“弈”彩

评论 · 22 浏览

今年7月,2025年全国象棋青年锦标赛(个人)在河南鹤壁圆满落幕,重庆市朝阳中学高2024级学生张若桐凭借扎实的棋艺和沉稳的心态,在七轮激烈对弈中一路突围,最终斩获女子组全国季军。凭借这一成绩,她成功申报

  今年7月,2025年全国象棋青年锦标赛(个人)在河南鹤壁圆满落幕,重庆市朝阳中学高2024级学生张若桐凭借扎实的棋艺和沉稳的心态,在七轮激烈对弈中一路突围,最终斩获女子组全国季军。凭借这一成绩,她成功申报国家“运动健将”(中国象棋国家大师),成为朝阳中学建校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国字号”选手。这枚奖牌不仅为学校荣誉墙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生动诠释了该校“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多元成才”的育人理念——在这里,每颗独特的星星都会被点亮,每份热爱都能绽放光芒。

  

  张若桐在2025年全国象棋青年锦标赛中获得季军。

  差异教育:“一人一案”的个性化成长密码

  张若桐与象棋的故事,始于7岁时的一场对弈。棋盘上的方寸较量,在她心中悄然埋下一颗热爱的种子。进入小学六年级后,这颗种子已破土而出——她在重庆市六运会象棋青少年女子组一举夺冠。进入朝阳中学后,这份热爱迎来了更丰沃的成长土壤:她的初中班主任李孟逾第一时间关注到她对象棋的痴迷与天分,与学校和其他老师一道,为她的天赋与梦想提供全力的托举。

  

  

  张若桐在各大赛场中。

  

  张若桐在全国、市级赛事中获得的部分奖杯和奖牌。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张若桐的现任班主任刘贞悠介绍到,朝阳中学的差异教育理念,正是通过精准把握学生的特质,为每个孩子铺设最适合的成长路径。

  接手张若桐所在班级之初,刘贞悠便对每位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了细致摸底。在与张若桐母亲的交流中,她敏锐捕捉到了张若桐对象棋的热爱、天赋以及她以棋为业的坚定志向。“当了解到若桐想将象棋作为终身发展的事业时,我们便共同规划了在坚持象棋特长道路的基础上,考取理想大学的长远发展路径。”刘贞悠老师回忆道。

  从棋盘到课桌:家校协同护航的双向奔赴​

  一个象棋大师的成长背后,该如何平衡文化学习与棋艺精进?又怎样在奔波赛场的间隙保证学业进度?这些现实挑战,在朝阳中学得到了温暖而有力的回应。

  “学校老师和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坚实的‘学业后援团’。”张若桐感慨,为护航她的全面发展,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团队量身定制了“学业护航计划”:每月参加象棋赛事期间,班级同步给张若桐开设网课,发布每日作业,便于她返校后及时跟上进度。同时,各科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她补上知识点,确保文化学习与棋艺训练齐头并进。

  成长的道路上,既有阳光也有风雨。当张若桐面临晋级的瓶颈、比赛的繁杂时,家长与学校便紧密配合形成的家校合力,给予她最温暖的支持。在这幅动人的家校协同育人图景中,张若桐母亲始终活跃在女儿的成长赛道上——她全程陪伴每场比赛,在赛后与孩子复盘分析,结合阶段表现共同设定目标;更与班级老师保持高频沟通,及时传递赛场动态,让教室里的师生总能第一时间了解她的情况。当得知张若桐遇到挫折时,班主任及科任老师会与她视频连线或当面开导;面对疑难问题,家校生三方多次共同会谈,商量、定夺培养过程中的细节落实。成长生涯中的这些点滴陪伴,让张若桐倍感温暖。这份暖意,成为她赛场征战的不竭动力。

  从学业支持到心灵陪伴、从个性塑造到生涯规划,张若桐的成长故事,正是朝阳中学“一人一案”个性化支持体系和家校协同育人环境的生动缩影。

  百花齐放春满园:差异教育结出多元成才硕果

  多年来,朝阳中学以差异教育为沃土,让每个学生的独特禀赋竞相绽放——从科创实验室到运动赛场,从创新工坊到艺术舞台,学子们用一项项亮眼成绩书写着“差异共生,个个出彩”的成长篇章。

  在科创领域,朝阳学子以奇思妙想叩响创新之门:累计获得国际级、国家级科创奖项557项,专利416项;5位同学在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捧回全国大奖,展现“未来科学家”潜力。艺体赛场同样亮点纷呈,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跆拳道品势项目、全国中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全国啦啦操联赛、重庆市运会攀岩及排球赛场……处处可见朝阳学子矫健身姿:学校跆拳道项目在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跆拳道项目中获得世界冠军6人次,啦啦操队在全国啦啦操联赛中勇夺22冠;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各支专业队伍累计获国家“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称号200余人次,为体育强国建设输送了一批批“种子选手”。

  站在新的起点,朝阳中学将持续深耕差异教育沃土,为每位学子的终身发展搭建更广阔的成长舞台。在朝阳中学这片尊重差异、鼓励个性的教育土壤里,将有更多学子在不同领域发现自我、在广阔天地中找准人生坐标,以自身发展融入时代洪流,既实现个人价值的充分绽放,也为民族复兴与社会进步贡献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茁壮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资讯)

  文/杨晓玉 重庆市朝阳中学供图

评论